聪慧如她,很清楚此间因果,虽有抱怨之意,倒不至于怀恨于心。>
韩雅性子轻佻,胆子也大,不忌讳谈说官员,见他们如此作态,笑问道:“沈公子,还有这位口气很大的公子,我等女流之辈,手无缚鸡之力,自然无可奈何。你等身为士子,饱读诗书,竟然也任由柳钦差如此作为么?何不拿出手段来?”>
众人顿感躁得慌,嘴上放大炮没事儿,谁敢真去和钦差叫板?>
那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么!>
沈韵深知这位柳钦差如今风头正劲,不敢接这话茬。>
但庄贤义无知无畏,将柳湘莲视作寻常官吏,更何况江南士子向来有与官府叫板的传统,此时受激,雄心大起,慨然说道:“韩娘子说的不错!这等时候,正该咱们士子担起道义,给柳某人一点儿颜色瞧瞧!”>
看热闹不嫌事大,在场的扬州人士对柳湘莲多少有些不爽,有人愿意跳出来去闹事,自然乐见其成,纷纷鼓励道:“这位仁兄,说的在理!如此重任,非你莫属!一定要铁肩担道义啊!”>
这时,柳湘莲等人终于走了进来,举目一瞧,只在靠近门口的角落剩下几个位置。>
薛蟠嫌弃座位不佳,距离花魁太远,不住口的抱怨来得晚了,其他人却不在意,随意坐下。>
因在门口听到了刚才的对话,柳湘莲等人面色不渝,冷眼旁观众人表演。>
李小婉等几位花魁远远望去,见新来的几位公子俱是丰神俊雅、气度不凡,迥异在场众人,可惜并不认识。>
李小婉有心结交,目光越过众人,亲切问道:“诸位公子是第一次来吧?小婉这厢有礼了!不知如何称呼?”>
几人以柳湘莲为首,自然都看他。>
“在下杨莲!这位是冯英、陈俊、卫兰、薛蟠,初到贵地,感谢盛情相待。”>
柳湘莲拱手说道,并介绍了自己的同伴。>
“听公子口音,是京师人士?”听他说话清爽,李小婉颇有好感,于是追问道。>
柳湘莲点头:“不错,我等的确来自京师。”>
薛蟠见李小婉只和柳湘莲说话,这就算了,柳湘莲也丢下自己,太不讲义气,急忙接口道:“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是金陵人士!土生土长,如假包换!”>
李小婉只是点点头,对薛蟠的户籍并不感兴趣,继续向柳湘莲询问:“柳公子觉得扬州如何?”>
没等柳湘莲开口,薛蟠抢着答道:“扬州是个好地方,山美水美姑娘也美,若是少些碍眼的废物,那就更妙了!”>
光说还不算,他还拿眼去瞟庄贤义。>
因位置不佳,他心里不爽,刚刚在门口又听了庄贤义的诽谤之言,心下恼怒,便开始挑事儿。>
这时沈韵却动了心思。>
作为本地豪族子弟,他自然知道金陵四大家族的威名。听到薛蟠姓薛,便疑心他是薛家人,若真如此,倒值得相交一番。>
于是插嘴笑问道:“薛公子,贵家可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
“咦?你倒是有些见识。”>
薛蟠听他话中对薛家颇为看重,自感得意,也不吝夸赞对方一句。>
沈家虽是一方豪族,对上四大家族这些老牌的权贵之家,就完全不够看了。>
沈韵不满薛蟠的态度,但仍旧拱手见礼,笑容欢畅道:“薛兄见笑了,在场诸位,有几人不知金陵四大家之名?”>
金陵四大家在江南还是很有市场的,何况二十多年前,贾家便在扬州主政,迎接太上皇南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