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仁枯坐在庭院中,静静的望着那天边的明月,明月也在看着他,直至天光发白后这才起身洗漱,收拾利落后前往宫中。
到了文德殿后,文臣早聚,有几文臣见王安仁站到一旁,低声议论道:“等一赤老,竟这般架子。”他们这几日一直在等王安仁,不想王安仁托病不来早朝,这些人早有怨言。
王安仁听了,淡漠笑笑。远望庞籍、欧阳修等人低声议论,时不时的向王安仁看来,王安仁也不放在心上。
有宫人唱喏,天子驾到,百官肃然跪叩,等起身后。赵祯见群臣似有千言万语,径直说道:“朕今日早朝,就议平定岭南一事。朕意已决,准备升王安仁为枢密副使,总领平南事务。若有军功,再行封赏。”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王安仁以行伍、黥面之人,能入两衙荣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已是大宋少有的事情,而如今才一回京,就能得入两府,那真的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之事,王安仁眼下入主枢密院,若一战功成,再赏的话,不就是枢密使了?想大宋就是名将曹彬在时,都没有这般礼遇。而大宋自太祖以来,素是以文制武,圣上这次传旨,王安仁不被钳制,直接负责调兵遣将,实在是打破祖宗家法的举动。
更何况,王安仁已经是天下公认的西平王,虽然赵祯没有真的封赏,可是没有人敢提出来说消减民间的呼声,只要王安仁不提出来真的要求皇帝封他,群臣已经很安心了。
群臣反对。
可反对均在心中,群臣久在朝堂,知道朕意已决四个字的分量。赵祯开口就是这四个字,就已表明态度,若有人反对,那好,谁反对谁去平叛!
谁也不想去平叛。
赵祯见群臣默然,缓缓的点头道:“既然众卿家没有异议的话……”他拖长了声调,环望群臣。
有谏官上前道:“圣上,祖宗家法有云,武将不得独掌军令。臣以为,宜派王安仁为副手,再派一文臣总管岭南一事为宜。”
群臣听了,均是点头赞同。
王安仁不知道那谏官是哪个,可知道朝廷这些年来,只是不一样的面孔,素来一样的腔调。他也不出声,只是冷冷一笑。
赵祯瞥见王安仁的冷笑,心头微颤,叱道:“那派你在王安仁之上吗?”
那谏官诚惶诚恐,倒还有自知自明,忙道:“臣不够资格。”
赵祯环视众人,问道:“众卿家意下如何呢?”
众人感到赵祯的怒意,察觉王安仁的冷意,一时间惶惶不敢多言。庞籍终于上前道:“启禀圣上,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臣以为,王安仁身为武将,用兵之计素来常人难测,若派人协助或者指挥,均难体会王安仁用意。如难以一统号令,不利于战,臣认为,还是让王安仁专任为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