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正交谈过后,刘基重新回到前殿。>
“大王!”>
群臣及官员们见刘基出来,知道此事会有个了结。>
刘基坐回席位后,气定神闲地说:>
“太史子义乃吾部将,弋阳亦为我土,朝廷若想裁撤,也该先与本王商议。”>
“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先王在时,他不敢来犯。今吾继位,曹操以我大吴有内贼而兴兵,迫天子行晁错之事。”>
说到这,刘基目光锐利地看向孔融:“孔文举,难道我就是刘濞吗?!”>
孔融毫不退让:“君煮海为盐,采山铸钱,集桑织锦,均输利官,复桑弘羊策与民争利,夺同宗之土以裂天下,更胜刘濞百倍!”>
孔融如此针锋相对,根本不给刘基半点面子。>
从他的话语中,刘基明白了对方反对自己的理由。>
那就是在孔融眼里,刘基的行为一点也不符合儒家圣君的行为准则。>
刘基没有生气,反而开始反思。>
其实刘基一直都很重视儒家的规范,可作为一个穿越者,难免对封建礼教的遵守只是流于皮毛。>
而且儒家核心的那套东西,其实不太适用于乱世。>
不过不可否认,在孔融这等大儒眼中,刘基简直就是一个异端!>
就不说刘基搞得那些经济政策了,光是灭刘表、伐刘璋这两条,就足够被儒家指责的。>
然而刘基才在与法正的交谈中坚定过信念,眼下就算是与孔融闹掰,他也不会犹豫。>
乱世之中,终究要看谁的拳头大,不可能凭白让曹操把弋阳郡夺走!>
于是刘基起身,对着下方的臣子官员道:>
“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众人一惊,以为刘基要杀孔融,步骘赶忙起身劝阻:“大王,不可!”>
孔融倒是硬气,昂首挺胸,负手而立。>
“哈哈哈哈哈!诸公勿惊,我非纣王,不杀良人。”刘基大笑道。>
众人松了一口气:“呼——”>
刘基对孔融说道:“孔文举你辞官吧,待吾夺得天下,复兴炎汉后,再来听你的高论!”>
孔融闻言一愣,随后指着刘基骂道:“刘基,天子尚在,你不要毁了你父一世英名啊!”>
刘基摇了摇头:“把这腐儒带出去吧,莫要苛待他!”>
“诺!”>
卫士们拉着孔融往外走,孔融嘴里大骂:“逆贼!逆贼——!”>
大殿中的官员们眼观鼻鼻观心,无视掉孔融的呼喊。>
随后,吴中尉法正出列道:“大王,孔融辞官,不宜再继续担任丹阳书院教授,请大王另请高士教授经典。”>
“嗯,孝直说得有理。这样,派人去襄阳请宋仲子来建业,吾要授他五经博士之职,教授书院!”>
“大王英明!”>
说来好笑,孔融在吴王宫中义正词严地抨击刘基。>
可是和他一样同为大儒的宋忠,却是位特别识时务的人才。另外还有许靖、程秉也是,有这些人在,孔融离去的不良影响应该可以减小许多。>
摆平掉朝中不和谐的声音后,刘基终于可以针对战争做出应对。>
“步骘、刘晔、庞统!”>
“臣在!”>
“步骘,本王命你为大都督,使持节,督豫、扬二州诸军事抵御曹军!庞统为军师,刘晔为监军,尔等务必击退曹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