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个深刻而激荡的年份。>
在李建昆的认知和理解中,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与现实意义,犹在1978和1992之上。>
凡事有因才有果。>
一个社会的发展最离不开什么?>
农业?工业?商业?土地?资源?>
不,都不是。>
首先必须是人才。>
世纪之交时,国人才明悟这一点,诞生了那句警世良言——>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
1977无疑是伟大的,可以说是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正是这一年恢复的高考,使得一大批优秀青年,由此成为民族进步的中流砥柱。>
不光如此。>
早前几个月前,还召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科学大会,它不仅明确了科研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调子,更让无数老一辈学者,重拾做学问的信心,重获社会尊重。>
但,有些老文化人吧,你尊重他,他不待见你……>
高三(一)班班主任,魏东平,60年代初的高中生,高考失利后留校任教,直到现在。>
在那年头还是学了点真东西的。>
学校紧急启动辅导课后,被调到高考攻坚小组带化学。>
这一阵忙得昏天黑地,偶然听说一个消息,今儿上午正好没课,说什么也得去班上瞧一眼。>
来到教室门口,好家伙,要不要搞得这么密不透风,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秘密据点。>
咚咚咚,咚!>
三长一短,据说这是开门密码。>
门果然打开一条缝,却没想到还有二次验证。>
“谁?”就见一个黑脑壳在发问。>
“老魏。”>
“老魏是谁,我们班没这人。”>
你他娘的再说一遍?>
“我,魏东平!”>
黑脑壳:“……”>
虽然不在名单,但这得放行。>
走进教室,望着同学们发愤图强的模样,魏东平深感欣慰。>
这段时间忙着广施教育,却忽视对自己班学生的照顾。>
“在抄什么呢,我瞅瞅。”>
听说有人搞到一套很硬的复习资料,也不知道在哪搞的。>
他随手拿起一个学生怀里的书,定眼一瞧……诶这!>
怎么感觉比他们教师组的备课资料还全面。>
“谁有化学书,给我看看!”>
王山河举手,他就正在啃化学,决定了,考理科。>
这样至少只缺语文和政治复习资料,要是考文科,还差历史和地理。>
魏东平快步上前,接过书,拿起来仔细翻阅,眼神越发明亮。>
好书啊!>
重要的知识点全有,例题解析,通俗易懂。>
他猛地合上书,查看出版信息,恍然大悟。>
这就是教育系统里,现在传得沸沸扬扬的《数理化自动丛书》呀。>
好个徐庆有,没藏着掖着,懂得分享,这思想觉悟,不愧是高干子弟。>
魏东平左右一扫,倒没发现徐庆有人。>
“同学们哪,看到你们这么认真,我很欣慰。这是一套好书啊,大家一定要熟背其中的知识要点,这对高考肯定大有裨益。>
“同时,也要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要对你们班长心存感激,是他给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