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去找了罗滔,罗滔看了医院提供的患者家属信息,陷入深思。>
虽然周道带来了所有的复印资料,但老实说,除了发生在红寺街的这个雷姓车祸遇难者,其他的几个他都不熟悉。>
本来,车祸案是交警处理,连红寺的这个都不归他处理,但因为患者家属找到红寺警所闹腾了一回,车祸遇难者家属跟目击者发生了言语冲突,家属又跑到红寺警所告状,事情演变成了治安事件,这事就归他管了。>
当然,最后罗滔被那个有可能精神出现间歇性冲动的家属骂得猪血淋头,倒是让他既印象深刻,又苦笑不得。>
然而周道带来的环卫工对车型及司机的描述,与红寺车祸受害家属所描述的车型和司机特征高度一致,这很自然的引起了罗滔的注意。>
“之前因为红寺受害家属情绪激动,她说的很多证言都前后颠倒,所以我当时只是对这件事有个较深的印象,但并没有太过详细的笔录。>
这主要是笔录前后矛盾,且主要集中在与目击者的纠纷上,现在细细理一理,觉得你的判断是对的,最起码有证人证言支持。”>
罗滔手中捏着相关资料,神色凝重道的。>
“受害者家属与目击者因为发生语言甚至肢体冲突,我担心再一次找到目击者,对方重新作证的意愿不强,更重要的是,对方担心又惹上麻烦,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难度。”>
见周道在认真听,罗滔又补充道。>
周道沉吟片刻,“要不,我去试试?”>
“这样也好,警方出面,对方难免有心理压力,担心惹麻烦能不说就不说,如果由报社出面,可能还是个不错的选择。”>
罗滔点头道。>
负责这一片的治安多年,根据秦素贞提供的姓名,又核查了当年的笔录,很快向周道提供了目击者家的住址。>
红寺不大,按照罗滔指引的路钱,周道很快找到了一个叫牛全安的郊区农民。>
牛全安家居住在红寺镇牛家庄,离红寺村还有一公里路,这里已是真正的城乡结合部。>
牛全安家的地不多,以种菜为生,当看到有一辆新潮的摩托车停在地头,摩托车上下来了一位城里人打扮的帅气年轻人时,他并没有觉得这人是找他的,即使真跟他有关,也顶多是找他讨碗水喝。>
牛全安欠身走进茅篷,想进去搬个凳子,又想着这人已走过去了,自己也好出来歇一歇,没想到自己刚一出来,就见这个城里的年轻人站在窝棚前,微笑的冲他喊:>
“牛大叔,忙着呢?”>
老牛四十来岁,这要是后世的城里人,忽然被人喊声大叔,心里肯定不爽,并不单是四五十岁的老阿姨喜欢别人叫她姐姐,四五十岁的大叔也喜欢别人叫他大哥。>
嗯,谁不想永远年轻……>
但这是1989年初春,这个时代的男人,明明自己都四十几了,却被一个年轻人喊一声大哥,那大叔心中一定很生气,你特么这是想跟我平辈儿的?老子儿子都跟你一样大了!>
黑着脸送你一声“滚”你也不要觉得意外。>
此时老牛听着有人这么尊称他,心中略略有点高兴,他迟疑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年轻人,问道,“小伙子你买菜?”>
周道没说买菜,也没说不买,而是赞叹道:“大叔的包菜种得这么好!这是用的什么肥?”>
老牛听人夸他,自然高兴,道:>
“我这几亩菜畦呀,方园几里打听打听,哪一陌(哪一陌,意为哪一块,哪一带)的菜能比我牛全安种得好?比得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