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还没出生呢!”>
嗯,是个喜欢吹牛的主儿,这类人一吹就冒泡,一吵就上头,难怪当个证人都能跟周道那位神经大条的丈母娘干上。>
“牛大叔,你这菜种得确实好,但看起来卖得不太理想啊,不是说好酒也怕巷子深吗?我是宛都电视台荧屏报的,要不抽时间我在报纸上帮你宣传宣传?”>
周道只所以把电视台搬上,主要是怕自己的这张荧屏报在最基层的村子里名气不够,邮局对下沉市场的开发怎么样,他还心中没数。>
所以拉一下电视台当虎皮,才能一下子提高辨识度。>
没想到老牛听他说完了话,直接忽略过电视台,惊奇道:“你真是荧屏报的?”>
见周道点头,老牛欣喜的道:>
“荧屏报办得那叫个真好,隔壁吴老二家里没有电视看,连个收音机都没有,就是喜欢看荧屏报……>
听说荧屏报里都是一帮年轻人,看你这么年轻,应当像。”>
嗯,不光是像,而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
“大叔,这是我的名片,你别说,这么好的菜还真值得我们宣传宣传。>
我们四版开有个栏目叫‘瓜棚豆架’,可以用讲故事的形成帮你写篇小文,估计你这菜一天就会被抢购光的。”>
牛大叔喜欢喷,喜欢喷的人很容易把别人也当成喷子,自然不把周道的话当真听,但看了周道的名片,对周道的身份大加赞赏:>
“宛都荧屏报,周道,主编,……年轻人真是厉害!”>
这个时候名片还没有被污名化为“明骗”,一般人也很少见过前朝电影里豪门大户才有的“名片”,自然深信不疑。>
周道趁势道,“大叔,我们前两期报道的除夕节记者采访遇车祸的文章你看过没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牛道,“虽然我识字不多,但一般的报纸我还能看下来,你说的那篇报道我看了,那个龟孙司机,太不是东西。”>
“大叔,这起车祸影响很坏,这说明我们宛都的治安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读者来信说,连记者的安全都难以保证,更何况普通人?>
现在警方已立案调查,我们报社也在走访调查,希望能尽快将车祸逃逸的不法司机绳之以法。”>
牛全安激愤道:“这类司机抓到,就应当千刀万剐了他,龟孙太坏了!”>
周道点点头。>
“大叔,我们在医院调查期间,发现红寺街去年曾发生过一起车祸,车型和司机外形都与除夕夜胜利路记者遭遇的那起意外车祸极其相似。>
我们了解到大叔当时是红寺那起车祸的目击者,所以想来了解一下,看看大叔还记不记得那场车祸的一些细节。”>
牛全安此时才明白这个年轻人根本不是来买菜的,而是来找他调查车祸案的,他忽然脸色一沉道:>
“这件事已过去很久了,很多细节我都不记得了,我也不想掺乎这件事。”>
周道明知故问,“为什么?”>
牛全安,“你不知道,当年我好心帮受害者作证,结果因为我一下子说不出车牌号,她怀疑我跟司机是一伙的。>
你说我要是一伙的,我会给她作证?>
那个女人后来还把我告到警所!我就是不相信,就因为我不知道车牌号,你还能杀了我不成?>
所以呀,我从开始就下决心不管闲事了,管闲事生闲气,说不定一不小心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周道笑道,“大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