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瑗心神不宁地在涿州呆了好几天,终于等到了天子宣她进京的旨意。
她没有半点耽误,立即收拾行囊,随赵桓的近侍前往汴梁。那位近侍特地吩咐她从西军中挑选了最为精锐的三百骑,作为公主亲卫,前往汴梁。
作为有封邑的公主,赵瑗有蓄养亲卫的资格。
但赵桓特地吩咐她从西军中挑选最厉害的三百骑,显然是带了别的意图。
赵瑗不敢耽误,一路昼夜兼程,快马加鞭地往汴梁赶往。她曾经向那位近侍试探过赵桓的本意,惋惜那位近侍打逝世也不肯多说半个字。他越是试图遮蔽,赵瑗心中就越是感到到不安。
好在她常用的战破绽程极快,不过三五日时间,就已经长驱直进汴梁。
但令她意外的是,在城外的十里长亭里,她居然见到了身着便装的皇兄赵桓。
赵桓见到她,远远冲她摆了摆手,示意她到近前说话。
她不敢造次,便吩咐那三百“亲卫”就地休整,自己带着官家近侍,牵着马,慢慢走到了长亭外。
“臣妹见……”
“不必多礼。”赵桓招招手,打断了赵瑗的话,也摒退了闲杂人等。长亭外芳草萋萋,视野开阔,不用担心有人偷听,也不用担心有人心怀不轨。
赵瑗盯着赵桓看了片刻,试探着问道:“敢问皇兄贸然传召臣妹进京,所为何事?”
“怎么,没事朕便不能传唤你了么?”赵桓抖了抖衣袖,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臣妹不敢。”
“这天下间,还有柔福帝姬不敢做的事情么?”
“臣妹……”
“好了,朕同你直说了罢。”赵桓摆摆手,挽着赵瑗的手坐下,“实在是为了你的好夫婿,才不得已将你传了过来。朕让他匡扶太子上位,他不敢。”
“什么?!”赵瑗一惊非同小可。官家尚在,却要匡扶太子上位,此举根本与谋逆无异!她盯着赵桓看了许久,脸色渐渐变了,“臣妹本认为,侯爷是皇兄的亲信重臣。”
“正由于他是朕的亲信重臣,朕才命令他这么做。”赵桓叹了口吻,“你也知道,朝中诸位相公,大多是父皇和皇祖父时代的老臣。固然在金国折损了不少,朕也换掉了一批,但留下来的毕竟占了大多数,而且并不十分听话。”
赵瑗静静地坐着,没有答话。
“朕想要锐意改革,想要天下重返盛世,想要让大宋不再遭遇异族欺辱,就必须制衡文武重臣。可你也明确,那些个相公们,是决计不肯这么做的。”
“朕曾经想要禅位给太子,让太子来做这件事情,毕竟太子在军中的名誉,比朕要大得多。”
“可朕失败了。”
“所以……朕不得不策划一场宫变。”
“唯有武将篡权,才干将政局彻底清洗干净,不留半点后患地清洗干净。嬛嬛,种侯受封,朕已经顶了很大的压力,再加上……再加上,中书门有时候,并不会听从朕的掌控。”
“但是这种事情,是必定会担历史恶名的。”
赵桓将事情始末娓娓道来,没有半点保存。他知道这件事情,必定绕不开这位皇妹。毕竟那位侯爷,是她心尖子上的人。若是他出了什么毛病,这位神通宽大的皇妹,立即就能让大宋变天。
赵瑗静静地听了许久,幽幽地问道:“正由于必须有人担负历史恶名,所以这件事情,尽不能由太子往做,对么?”
若是太子往做,便是又一桩玄武门之变。
若是侯爷往做了……就算失败,对皇室也没有什么损伤。
“嬛嬛……”赵桓的脸色有些不大自然。
“所以您才特地吩咐我,将西军中最精锐的一支,扮成公主亲卫,带到汴梁里来。”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