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抢掠惯了,难道令他们去种地,会心甘情愿?”>
“志才,”曹操忽然笑着拍打了一下他的肩膀,沉声道:“他们本身就是农民,造反实属无奈。”>
“如今若是有政令下,可以让其吃得饱饭,如何不会感恩!?”>
他说完这话,立刻背起了手,缓慢踱步,意味深长的说道:“你知道,我最喜欢这策论之中的哪一点吗?”>
戏志才和荀彧对视一眼,低下头去深鞠一躬,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曹操哼哼一笑,道:“希望。”>
“他给了这些降卒希望,给了流民,百姓希望,只要肯干,便可有收成。”>
“我相信,此政令下,今年秋收定然是个大丰收。”>
此言一出。>
想要再反驳的人,也都明白了曹操所言。>
这策论乃是以民为本,不光可以得粮食,安置流民,甚至还能赚名望。>
面面俱到,几乎该考虑的全都考虑了。>
不得不说,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妙策。>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本就是曹操在数月之后,和毛玠、枣邸商议三天三夜出来的策论。>
现在郭誉提前写出来,他怎么可能不喜欢。>
……>
此年春日。>
从陈留发出的政令推及了兖州各郡县。>
同时,曹操也真正接纳了三十万降卒。>
原本这些黄巾蛾贼还不大相信,甚至觉得有可能会在投降之后,过得水深火热。>
但一听对他们施行的政令,三十万人几乎全炸开了。>
与军民一起屯田,还有衙署借牛耕地,几户人家负责一块地,种出来的粮食上缴一定数额后,所有的都归自家所有。>
不光如此,老弱,妇人,原本是无事可做,但是现在推行农桑,让她们去做布艺蚕桑这等轻小手工,也有事可做。>
一下子三十万人,全都安置了?>
每天都可以忙碌,而且再累再苦也有盼头,只要有个好收成,那家里就有余粮了。>
也不用像以前一样过刀口舔血的日子,不用费尽心思和前来缴费的兵马死战。>
早知道,早就降了!>
要降就降南方,最好是姓曹!>
一时间,曹操声名大噪,不光是这些蛾贼,当地太行的那些贼人,还有各地的流民,全都慕名入兖州。>
这一个春耕,竟然变得热火朝天,却没有丝毫乱相。>
曹操趁此机会,将蛾贼的降卒收拢,把精壮的男子招为兵马。>
组建了一支当打之年的兵马。>
称为青州兵。>
而日后曹操名震天下的虎豹骑两支骑军,就是选自青州兵之中的精锐死士。>
……>
秋收,在陈留军营之中。>
郭誉正在和一个大块头大眼瞪小眼。>
“以后跟我,主公的命令。”>
“诶,好。”>
那大块头挠了挠头,“我饭量大,一般要吃五个人的量。”>
郭誉点头:“我知道。”>
“那,那,大人,除了宿卫左右之外,还可以上战场吗?我想立功。”>
立功?>
郭誉盯着他看了许久。>
脑子里忽然浮现这个人在宛城城门下一打数百然后战死的历史事件。>
伸出手拍了拍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