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曹魏在雍州和荆州节节败退之时,率领着大军杀入辽东的司马懿,却一路推进的很顺利,大军在三月中旬便一路攻城拔寨,攻到了辽河一线。>
毌丘俭作为司马懿的副将,再次率军来到辽河这个自己兵败的地方,不由得十分唏嘘,他向司马懿请教道:>
“太尉认为公孙渊会用什么计策迎战?”>
司马懿目光如炬般看着毌丘俭,不怒自威地说道:>
“对公孙渊来说,弃城而逃是上策,拒守辽东是中策,死守襄平是下策。”>
毌丘俭听完默默颔首:“那太尉以为,公孙渊会采用哪一种?”>
司马懿默默地眺望着辽河,淡淡地说道:>
“公孙渊认为我军孤军远征,不能持久。所以,他一定先在辽河抵抗,然后退守襄平。”>
“所以太尉认为公孙渊会采用中策?”>
司马懿笑而不语。>
大军在司马懿的命令下,在辽河以西扎营,上一次,毌丘俭也选择的在此处扎营,结果被公孙渊以水攻打得大败而归,他有些不理解为何司马懿还会选择这里扎营。>
司马懿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对毌丘俭说道:“我料那公孙渊,必然会在辽河西岸屯驻重兵,囤积大量粮草,然后逼得我军无法通过辽河,待春汛一来,便可以故技重施,用水攻对付我们!”>
毌丘俭有些不解:“既然太尉算准了公孙渊的计谋,为何又要引大军至此呢?”>
司马懿轻轻笑道:“公孙渊打算在辽河一线拖垮我们,此乃公孙渊的奸计,我军自然要给公孙渊几分薄面,好让公孙渊以为我军已经中计。反之,公孙渊的主力和粮草都在这儿,老巢襄平必定空虚。我们直接进攻襄平。”>
毌丘俭顿时眼前一亮,心中叹道:“司马懿果然不愧为可以和诸葛亮旗鼓相当的厉害人物,竟然如此轻松地就破解了公孙渊的计策。”>
于是激动地笑道:“太尉果然用兵如神,好一招瞒天过海之计啊!”>
司马懿颇为自得的说道:“公孙渊小儿,一些小小伎俩,如何瞒得过老夫的眼睛。当年老夫和诸葛亮在雍州对阵的时候,那才是一段穷尽心力、热血沸腾,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光啊!只可惜诸葛孔明已经逝去了,可惜啊可惜!”>
毌丘俭知道司马懿对于诸葛亮还是很尊重的。有时候,尊重对手并不意味着示弱,反而更能代表一个人的胸怀。在毌丘俭看来,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尊重,反而显示出了司马懿是一位大丈夫。>
当年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诸葛亮曾经给司马懿寄去女人的衣装,嘲讽司马懿不敢应战。>
当众羞辱司马懿,这在古代算得上是奇耻大辱,这样的屈辱,司马懿还是忍了下去,麾下将士的怨气,司马懿也吞了下去,最终,司马懿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奏效了,诸葛亮寿终正寝,命丧五丈原。>
“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这是司马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毌丘俭觉得司马懿的确不但说到而且也做到了,不由得对司马懿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敬畏。>
经过斥候查探,果然在辽河以东,公孙渊几乎派出了他的全部主力,将辽东三万五千精锐全部囤积于此,由大将卑衍和杨祚率领。并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还挖掘了一条长达二十里的长沟壑,以阻挡魏军进一步深入辽东。>
一切都如司马懿所料,辽东的主力果然全部在辽河一带。>
于是司马懿派出胡遵,领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带了五千面军旗,在辽河的南面往来奔驰,做出一番战旗密布,主力要从辽河的南面进攻的态势。>
辽东大将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