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着色是一项格外细致,需要耐心的活。>
李建昆也是艺高人胆大,没腿儿的小桌板,搁腿上,这就咔咔上手。>
先取一管棕色颜料膏,利用脱脂棉,把底片涂匀。>
这叫涂底板。>
可有讲究。>
手工着色有两种路数,水彩和油彩。>
水彩的优点是透亮,在表现某些细节,比如嘴唇时,会显得更灵动薄透。>
但,很难将颜色均匀快速地呈现在照片上,需要多层叠加。>
费时费力。>
一张照片花上几个钟头,都是等闲。>
适用于初学者。>
颜料万一没上好,利用凡士林油等材料,也好拭擦——>
喏,这些不懂行的老大爷的担心,略显多余。>
当然,你要拿张泛黄的老照片来,那就另当别论。>
油彩的优点是质感,颜色浓郁艳丽,上色速度快。>
但如果功夫不到家,画面通常显得呆板,特匠气。>
反之,活好的话,那就是一张类油画的艺术品!>
几十年不带褪色。>
这也是水彩所不具备的优势。>
李建昆采用的,便是油彩路数。>
使用棕色颜料涂底板,主要是照片上色,跟画画,有所区别。>
画画通常在白纸上,而黑白照片已存在底色,颜料涂上去干燥后,会产生明显变化。>
这一步是为了压住这种变化。>
另一个,棕色是中间色,往冷色调去可以,往暖色调去也行,方便色彩融合。>
涂完底板。>
脱脂棉换棉签。>
这就正儿八经开始着色了。>
“大爷,您有啥要求没?”>
李建昆没空抬头,边画,边问。>
“啥要求,必须军装绿嘛!”娄继宗眼珠一瞪。>
得,遇上位好说话的主。>
宁说不好说话的?>
有!>
李建昆前世帮一女性朋友,修复一张老照片。>
那家伙,一个劲往他腿上坐,小嘴巴拉巴拉的,一会“你把人家眼睛画亮点嘛”,一会“天上光秃秃的,你添朵云呗”……>
瞧,无中生有!>
要不是个老手艺人,李建昆真不敢接。>
满足她之后可不得了!>
她非要满足你……>
四寸照片,工程量不大,李老湿一顿操作猛如虎。>
半个钟,齐活。>
手底下这张照片,也活了。>
原本的黑白色……讲老实话,放后世看,跟个遗照似的。>
已然鲜亮起来。>
半身照的小伙子,肤色古铜,脸上明暗变化,凸显出一股刚毅。>
眸如鹰隼,精光乍泄。>
薄唇微红,仿佛欲要开口。>
搭配一身军装绿。>
就连李老湿也不得不赞一句:好一个帅气逼人的精神小伙!>
嗯,只比他差一丢丢。>
“哎呦喂!”>
周遭有毛的没毛的,各种脑壳,一下全凑上来。>
“小伙技术可以啊!”>
“嘿,真不比照相馆的师傅差!”>
“我看比那些水货师傅还高一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