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李世达一心造塔不知不觉便过去了九年,日夜操劳的他看着宝塔才建了九层,银两也已耗的差不多了不免心中着急。他曾经数次传信于田义,让其在皇上面前提上一提,然而朝廷的财政也是吃紧,万历黄帝那里还能顾得过来,就让他自己想办法。
李世达心中焦虑,万般无奈之下便去京城找田义,却得到了另一个消息,万历请了一个高人已经把宠妃倩倩超度了。这个消息无疑于晴天霹雳,这就是说万历不会在建塔的事上再投入一两银子,这样的话接下来的事情就彻底不好办了。
李世达回去后因为银两的事而郁郁寡欢,再加上积劳成疾,最终一病不起,一月后便撒手人寰,临死亦不忘建塔的事,把女儿翠云叫到跟前又交代一番。万历皇帝见李世达为建塔而操劳致死,心中也是非常悲痛,便复其原职,又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谥号敏肃,也算是对李世达建塔的认可。女儿翠云继承父志继续建塔,可是眼瞅着渐渐接不上的银两急的团团转,翠云就去找父亲的故人,然而建塔需要的钱太多了,故人所捐也有限。万般无奈下,她变卖了家产,狠下心做了尼姑去四处筹集资金,当地的土豪百姓也被翠云的行为感动纷纷募捐,那贫苦百姓就去义工干活,关中子民因为建塔的事情向心力空前凝聚。
转眼又是四年过去,眼看着宝塔即将封顶,翠云托人秘密锻制的释迦牟尼铜像,如来佛祖铜像,弥勒佛铜像,观音菩萨铜像,四大天王铜像、还有一个铜葫芦还没弄好。翠云已经派人催促了好几次了,那做铜像的工匠说东西太大了,不好浇铸,还需要几天,虽然着急也没有办法只能等了。
父亲临死前说过要在上面悄悄的安放诸神之像,以应建塔时地基下面的接仙二字。想到这里翠云不禁大声哭泣,因为父亲曾经想把诸神像做成金的,可是现在看来却是堪比登天啊。回头再想建塔的艰难辛酸,真是一言难尽呀!所幸都挺过来了,翠云攥紧拳头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最后的收尾工作做好。几天后塔已经建成,就等着封顶的大铜葫芦了,翠云本想让大家歇上几天,却有一个年长的工匠说道:“翠云小姐,所谓一鼓做气,再而衰,三而竭,千万不敢歇,假如歇上几天,大家东奔西走的,到时再把大伙聚在一起就难了啊。
”
翠云想想也是,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就问那年长的工匠说:“以师傅之见又当如何。”
老工匠指着附近堆积如山的材料语重心长的说:“现在还剩下这么多的青砖石料,不用的话就可惜了,翠云小姐当初建塔之时是受‘九天玄女’点化,不如用这剩下的东西为仙女建一座庙,也好让后人知道建塔是受过仙女的恩泽,再有就是利用这段时间来等封顶的铜葫芦,岂不是一举两得。”
翠云一听想想也是,就把众人召集在一起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众人:“父老乡亲们,感谢你们这些年来大家对建塔不遗余力的付出,我先代表去逝的父亲谢谢大家了。现在塔已经建好了,但收顶的铜葫芦还没铸好,后续的事情也很多,可能还需要一段时日,方才一位老师傅提了一事,我觉得很有必要。”翠云看着大家都很认真在听,就提高声音说道:“相信大家都知道,当初建塔之时是受了‘九天玄女’的点化,上天还为‘崇文宝塔’打好了根基,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个供奉仙女的地方呢。现在这里材料还剩下这么多,我就想咱们给仙女建座庙,祈求仙女永远保佑此塔不倒,泾阳郡永远繁荣昌盛,大家永远丰衣足食,学子功成名就,大家以为如何。”
众人听翠云说的句句在理,也都是热情高涨,就这样泾阳塔旁又多了一座庵,为什么不是庙呢,这个后说。在建庙的过程中,那铜葫芦也铸好了,那么重的东西要弄到塔顶,难度可想而知,好在最后的关头人们一鼓作气,排除了一切困难终于做好了一切。当天晚上深夜,翠云带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