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吏的治理也尤为满意,对每一个出城迎接的官吏都很和蔼可亲。>
他是七州之主,就算恼怒发火也只会冲着他们的太守、刺史或是内阁六部,而不是县令、乡长、亭长这样的低级官吏。>
中原人丁较多,尽管他从来都不认为一县仅有数万人会是什么人丁众多,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
人丁众多,县城与县城之间的距离很少能超过百里,一人双骑一日奔行百里根本算不得什么,三千将士也省的睡在野外了。>
董虎马不停蹄南下,同时还向雒阳和豫州下达了一个调动船只的军令。>
豫州、虎牢关以东都有不少河流和一些人工运河,这些河流是粮食运输的重要通道,所以各县都有一些船只,除此外还有一些渔民摆渡船只,但这些船只都不是很大,只是用来运送粮食和人员的,而不是真正的战船。>
孙策不是蠢货,一旦董虎开口借他船只,他肯定知道董虎想驱虎吞狼,或者是鹬蚌之争渔翁得利,可广陵郡地形特殊,是东面大海低洼四州皆高的“半碗状”沼泽地形。>
广陵郡境内湖泊、沼泽众多,很难进行大规模战争,看似地势开阔,实则是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形,孙策若是死守高邮县,董虎一时间也难以奈何得了他,正因这个缘故,在吕布逃亡了最南端的广陵县后,凉州军并未进一步南下,而是双方在平安县与高邮县之间对峙。>
地形决定了双方难以短时间里突破各自防线,所以孙策就算知道董虎的心思,只要重城高邮县不失,他也就不用太过担心凉州军突然在背后杀出,只要拿下了吴郡,就算把广陵郡南部六县送给董虎,他也应该有信心凭借长江挡住凉州军继续南下。>
除了广陵郡的地形缘故,事实上孙策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广陵郡的人丁不足五十万,主要集中在临近淮河、长江的两端,而境内两三百里内除了零星一些几十人的渔民小寨子外,基本上就没有多少人。>
如此一来,广陵郡南北两端最多也就有二十万人丁,如此之少的人丁很难供养孙策所部数万兵马,而且在他之前吕布又大肆抓捕、杀戮了些百姓,以至于百姓瞅准机会就逃亡北面凉州军控制区内,不仅广陵郡南部六县百姓逃亡,九江郡、庐江郡百姓同样逃亡。>
人丁不足就意味着供养兵卒的粮食不足,兵卒就会更加掠夺百姓家中粮食,也一定会迫使着百姓逃亡,这是一个无解的恶性循环,除非孙策和淮南军大量的散去兵马,可这又极为不现实。>
正因这些原因,董虎并不认为孙策会拒绝他的帮助,否则的话,孙策一定会死在广陵郡境内!>
现在孙策与他父亲孙坚在南阳郡时的情形极为相似,都是后路断绝,前面有强大的敌人堵住了道路,偏偏背后还有一个强大存在不断威逼……>
董虎不担心孙策,只要稳住了淮南军,只要让纪灵小心防备孙策突然偷袭,孙策就不得不与曹操拼命争夺吴郡,至于淮南军……刘协都要御驾亲征了,他袁胤难道还有退路不成?>
三千骑连日南下,途径下邳时蔡邕专门让人搬来数口大木箱,里面全是数月里百姓的不满意见,看到这样的情景,董虎很有些无语感……>
“先生,你不会是在向咱示威吧?”>
董虎开了句玩笑,随手还拿起一本缝制在一起的“不满”账册,是蔡邕这段时间里收集的各种不满或是建议书。>
听了他的玩笑,蔡邕心下反而有了些不安,尤其是他的学生从雒阳送来一封信件,看到五京之事也就罢了,依照学生的话语,除了一个真正帝都外,余者都只能算是地区性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区,是为了向外辐射周边地区的存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