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就如月旦评的许劭看似有预知能力,实则是根据当前天下局势进行的推演。”>
董虎又说道:“万事万物都有必然的因果缘由,叔父董卓是战阵老将,各路诸侯围攻雒阳,叔父必然会迁都长安,这是一定的!若咱不出凉并边地,各路诸侯只需堵住虎牢关、函谷关以及太行八陉要道,本帅就算想杀出长安三辅都很困难。”>
“没了我凉州军的威胁,曹操在兖州招降了百万青州军,北面是冀州,南面是徐州陶谦、淮南军袁术,去岁陶谦病逝,以曹操的本事吞下徐州没有问题,袁绍是袁家庶子,与袁术本是同父异母兄弟,但却过继给了袁成,因这些缘故,袁氏兄弟并不和睦。”>
“河北之地有两个强势诸侯,其一是袁绍,其二是公孙瓒,若无本帅掺和,公孙瓒霸占了渤海郡的同时,又向南侵入青州,其势力不仅与徐州陶谦相连,同时又与曹操的兖州相邻。”>
“公孙瓒将野心暴露的太早了,在击败侵入渤海郡的青州黄巾军后就任命了冀青兖三州州牧,公孙瓒也必然同时成为袁绍、曹操的敌人,袁绍与曹操也就有了联盟的可能,如此一来,曹操若攻打徐州、攻打淮南袁术,袁绍不仅不会帮忙,十之八九还会相助一二,坐视曹操霸占兖州、豫州、徐州之地。”>
“再之后呢?”>
“曹操会南下攻打江南之地吗?”>
“不会!”>
“原因很简单,北方人不善水,易不耐南方湿热,北方人若是冒然攻打江南之地,别说一举获胜,不兵败如山倒就不错了,所以,曹操在拿下中原腹心之后,一定会与袁绍一战,一战而决定北方最终霸主。”>
董虎平静说道:“之前也与你说了,袁绍看似兵强马壮,然高层的你们并不和睦,相互扯腿较为严重,最后获胜的一定是曹操!”>
“袁绍多谋少断,袁术比袁绍还要不如,手下真正大将也仅纪灵一人,余者张勋、桥蕤、陆勉虽然各领兵马数万,看似是统兵大将,实则是一介文人,与张温、何苗之流等若。”>
“袁术军中无大将,孙策与其父孙坚性情相似,又怎能是人下之人?九江郡距离他的家乡吴郡如此之近,一旦趁机渡江回到吴郡,他孙策必然成为江南一霸。”>
董虎继续说道:“还有那刘备……你莫要瞧不起他是贩履织席之辈,从光武帝刘秀身上,你就应该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汉室虽然落魄了,但汉室还有相当的威望,尤其是天下大乱后百姓死伤无数之时!”>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易子而食……百姓日子比以前差了百倍,百姓就会怀念当初的日子,虽艰难但还不至于沦落至此,也因此会有无数百姓心向汉室,而刘姓宗室又代表着汉室威严,所以刘姓子孙不是没有崛起的可能。”>
董虎神色郑重。>
“你要清楚一点,百姓向利,百姓想要的无非是‘衣食得安’四字,希望无衣食之忧,希望社会安定,谁能给百姓这一点,谁就能获得民心,不仅仅只是获得底层百姓的认可,同时也会获得无数家族的认可,因为……战乱影响到的不仅仅只是底层百姓,无数大大小小家族也会被战乱摧毁!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如你们这般依附到了诸侯们身上的幸运家族。”>
“百姓是希望安定生活的,刘姓宗室只要出了一个光武帝刘秀一样的人,愿意投靠的百姓也必然众多,刘焉、刘虞、刘表、刘岱、刘繇莫不是如此,然他们并不善于征战厮杀,而那刘备自中平元年时就曾参与过围剿黄巾军,十年来亦是南征北战,并非看着的那么简单,若你对他轻视,那才是真的愚蠢!”>
“从历代皇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