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还望陛下严惩汉王...”>
“陛下,汉王性格暴戾,您不重罚很难平定朝臣们的心啊...”>
“陛下....”>
御书房内,一众大臣老泪纵横,替周鸿文“伸冤”。>
在场的大多数都是儒家流派的官员,而且周鸿文还是一品大员,怎么能说死就死呢?>
众人纷纷慷慨陈词,却只口不提周鸿文辱骂汉王的先提条件。>
虽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真实情况就是如今这样,众人联合在一起很难撼动。>
御书房人满为患,郭天翊则站在最前方,一言不发。>
“混账!”>
“汉王,你好大的胆子。”>
“朕今日不重罚,如何能服众?”>
奉景帝拍案而起,怒喝道,“朕罚你闭门十日,俸禄减半!”>
???>
???>
原本还抱团取暖暗暗窃喜的大臣们听到这“重罚”,脸色精彩无比。>
“儿臣领旨谢恩。”>
郭天翊见机宏声开口,强忍着笑意。>
“尔等还不退下?”>
“留在这里让朕请你们吃饭吗?”>
奉景帝目光如炬,扫视众人,冷声道。>
“臣等告退...”>
众大臣低着头,极度不爽。>
这不是耍我们吗?>
有这样“重罚”的吗?>
可是天子金口玉言,陛下已经说了,众人谁也不敢再出头。>
“混账小子。”>
“你可知道,你给朕除了块心疾啊?”>
待百官退去,奉景帝看着郭天翊道。>
“父皇,何出此言?”>
“你看看这个。”>
奉景帝从龙案上取出一个竹简,扔给了郭天翊。>
见状,郭天翊连忙上前观看。>
“元德三年,周鸿文负责赈灾西南道事宜,贪墨白银八十二十万两...”>
“元德五年,周鸿文纵容家仆行凶,陷害京城王家,强占王家独女...”>
“元德八年,周鸿文收受山西道守备司金银珠宝十三万两...”>
“元德十年...”>
“元德十二年...”>
“元德十五年...”>
“嘶~”>
郭天翊看得是头皮发麻。>
自己的父皇,看来眼睛无处不在啊?>
怕是连自己在承德宫做什么事都知道啊?>
想到这里,郭天翊就惊出了一声冷汗。>
“这是影卫调查的资料。”>
“这样的资料还有很多。”>
“周鸿文是儒家的一员,如今儒家势大,势力盘根错节,你懂吗?”>
奉景帝看着郭天翊,平静道,“现在,你还有信心挑起大梁吗?除了藩王与外寇,朝堂之上的外戚也是如狼似虎,皇儿你可知道其中的凶险?”>
自己在,一切无虞。>
一旦自己不在,他真怕郭天翊顶不住。>
“父皇圣明!”>
“儿臣知晓儒家势大,阎希亮丞相故步自封,法家势小,唯独儒家掌握着大量的资源。”>
“当今学子,更是十有八九都是儒家一脉的后生。”>
“虽说文人杀人不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