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曾经在历史上留下过名字的前清军官与官员,李鸿章是这样,刘长佑也是这样。现在看来,至少在军界,刘长佑跟石达开就是李永吉最看重的两名高级军官,是打算当帅才来培养的,其他像冯子才、左宗棠、陈『玉』成等人,虽然名气也不小,能力也不错,但比刘长佑与石达开而言,还略有不如。当然,至少在目前看来,李永吉提拔的人还都不错,石达开不用说了,战满清,平朝鲜,扫日本,不管把他放在什么位子上,都能以最小的代价顺利解决战斗。刘长佑也很不错,虽然名气不如石达开,但他在国防部作训处期间,很好的平抚了各级收编将领,而且由他主持的高级军官函授考核,也进行的相当不错,最终的结果就是,数目庞大,来源复杂的国防军在整体实力上略微上了一个档次,这些都跟刘长佑的统筹协调能力有关。或者说,国防部草创之后,正是因为有了刘长佑的加入,才能那么快的运转自如,要不然,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一切正常。实际上,李永吉这次之所以让刘长佑当日本派遣军的军长,也是希望给他机会立功,因为李永吉早就想把刘长佑提拔到国防部副部长的位子上了,可惜他毕竟功劳太小,而且论资历也不高,有些难以服众,所以才给了他这个机会。也就是说,只要刘长佑在日本立下足够的功劳,能够堵别人的嘴之后,李永吉很快就会让他当国防部的副部长。等他再熟悉了新政『府』的那一套规矩,未来的国防部部长十有**也是他的。李鸿章并不清楚刘长佑其实是简在帝心,但他知道作为国防军第一位军长,同样是投奔过来的刘长佑必然也是有后台的,要不然不可能拿到这个好差事。而且李鸿章擅自猜测,刘长佑的后台必然也是沈世明,所以按照这时代的说法,他们应该是一派的才对。或许正因为如此想,所以李鸿章对刘长佑十分客气,说话也比较婉转。云山雾罩绕了好大一个圈,才把自己的意图给讲明白。好在刘长佑同样饱读诗书,而且他本人虽然不喜欢绕圈子,但理解绕圈子的能力却不错,因此很快就明白了李鸿章的意思。“我明白了,特使大人的意思,是想尽快对付长州藩的叛逆,但国内又没有援兵,所以你有些担心单靠我们日本派遣军的力量。不能克尽全功,或者损失太大不好『交』代,是不是这样?”“差不多吧。”李鸿章点点头,感叹道。“这日本国别看地方小,但民风彪悍,如果不能趁他们还没崛起之时加以遏止,假以时日。必然成为我国的心腹大患,所以我才要费尽心思扶植起一个新将军,就是为了能够更平和的掌控日本。更快更好的运用这里的资源为我所用。不过现在被这长州藩的人一闹,幕府威信大丧,甚至能不能存留都是个问题,所以我才希望将军能够出兵扫『荡』长州藩,以及时扑灭这股造反的势头。”“嗯,李大人说的不错。”刘长佑也点点头,赞同道,“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长州藩就是那星星之火的源头,只要能尽快剿灭这个源头,虽然不敢说能立刻稳定幕府的地位,但至少会给我们更充足的反应时间。”“英雄所见略同啊。”李鸿章笑了笑,“那不知刘将军可有把握及时扫平那长州藩?”“这要看大人您是什么意思了。”刘长佑微微一顿,接着道,“如果要彻底占领长州藩,以如今的形势看,没有十万人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只是扫平长州藩的抵抗力量,或者说结束『毛』利家在长州藩的统治,那就简单了,一个陆战师加一支东海舰队的小舰队足矣。”“哦?”听到刘长佑如此平静的说出这番话,李鸿章也略有诧异。由不得李鸿章诧异,一个陆战师就不说了,以日本派遣军的编制,就算加满了编外人员,最多不会超过一万六千人。至于分舰队,那是华帝国海军的一个新编制,一般来说,艘战列舰外加到八艘辅助舰,就是一个小舰队,个小舰队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分舰队,再个分舰队加在一起,就是一支大舰队。东海舰队按照编制,暂时是一个分舰队的规模,按说应该有个小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