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毕竟大势所趋,我这次去江都,也想顺便了解一下我表哥的生意,不过他那是小打小闹,挣的辛苦钱,不像单少雄他们,剑走偏锋,什么钱都敢挣。”凌芳芳道。>
提起单少雄,魏丽丽皱一下眉头,没有搭话。>
……>
周道偶尔劝一下菜,也不插嘴,就当没听到。>
结了帐,把两位美女送到电视台,凌芳芳要跟魏丽丽一起去参观电视台的技术设施,总之全程有魏丽丽作陪,就没周道什么事了,周道还要忙他自己的事。>
……>
刚到报社,马均就进来了。>
“主编,有几个事要向你汇报一下。一是易磊出院了,恢复得不错,但我建议他在家休息一阵,等身体完全没有痛感了再来上班,二是市医院郑敏医生打来电话,说管理患者资料的医院上班了,她把资料调了出来,复印了一份,我们随时可以过去拿。”>
周道点点头,“报社还有其他要紧事吗?”>
马均道,“根据主编的安排,各个部门工作井井有条,目前还没有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
“激光照排的厂家联系得怎么样了?”>
“这个我正在联系,争取早点落实。”>
这句话等于没说,以马均的工作资历,能把话说得这么艺术周道一点也不奇怪。>
“我倒给你提个建议,”周道说,“这件事我们可以有两个方案,第一,先找一家现有激光照排设备的厂家,尽快提高报纸印刷质量;另外,可以联系一家宛都的印刷企业,以我们报纸的印数为先决条件,鼓励这家印刷企业设备更新换代。”>
马均道,“那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先联系一下中夏石油报印刷厂,我知道他们一年前就购进了激光照排设施,有了实际经验,应当技术上相当熟练了,另外中夏石油报是一家企业报,一期顶多印刷两千份,咱这20万的大单,估计他们得高兴死。”>
周道,“这个可以作为权宜之计,中夏石油报印刷厂离宛都还有40公里,长期来看,运输成本、时间成本我们都需考虑,但目前因为印刷质量升级是迫在眉睫的事,可以作为方案一的暂定方案,你就负责去落实吧。”>
马均高兴的道,“好的,我立马着手去办。”>
又叫来王又重和晋未雪。>
两个人坐在周道对面,打开笔记本,等待指示。>
“又重和未雪,因为易磊的原因,现在记者部和编辑某些工作出现了重叠的现象,我觉得这样也很好,甚至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实行轮岗制度。>
咱荧屏报不比日报,没有那么多编制,所以每个人成为多面手反而是我们的优势。今天叫你们两个来,是商量两件事。”>
王又重抬起头,心想主编又有什么新想法?>
晋未雪则睁起忽灵灵的大眼睛,主编把她叫来商量重要的报社规划,这还是第一次,她的心情异常激动。>
“第一,我们要区别于传统的办报方式,形成报纸与读者的互动,我有几个想法:>
一个是增加读者来信的内容含量,第二是发起读者读报查错活动,读者指出报纸的错误,真金白银的奖励,第三,开展有奖征文,这个活动要长期开展,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发起不同的征文活动。这三件事,你们两个分别拿出一个方案,也可以共同拿出一个方案。”>
两个人同时答了句:“好!”>
王又重刚要起身,忽然想起什么,道:“主编,郑医生哪儿,什么时候去比较好?”>
周道平静的说,“你安心和晋未雪搞好这次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