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煊对沐天波办事一百个放心,静下心来,渐渐又入了梦乡。
再醒来之时,已经到了午后申时时分。
他跳下床,出了营帐,问守在营帐外的吴三省道:“老师可回来了?”
“殿下放心,蜀王在未时两刻就回来了,”吴三省笑得很欢心,道:”蜀王特意提醒,说不要打扰殿下歇息。”
“老师可带了什么人过来?”
“有个太监,似乎是李公公,”吴三省眨了眨眼睛,神色掩不住其中的好奇。
“李国泰,他可是父王身边的大红人,他来了,多半是老师的计划成功了,”朱慈煊心中大喜,朝吴三省一挥手,笑道:“走,三省,随我接旨去。”
“接旨?”吴三省虽然善于军略,但对于政谋却生疏得很,被朱慈煊说得一愣一愣的,跟着他往中营大帐奔去。
还未到营帐,便听到许多人喊道:“殿下来了,殿下来了。”
再走近一些,就有许多将军朝他拱手喊道:“拜见殿下,拜见殿下!”
片刻后,营帐的布帘被打开,刘文秀领着一个太监模样的老人走了出来。朱慈煊凝神一看,果然是父皇身边的头号太监李国泰。
“老臣李国泰拜见太子殿下,”明朝的许多高级太监自称臣,与满清的太监不同。
“李公公快快请起,”朱慈煊硬是从眼角里挤出几滴泪水,抢步上前,扶起了他,然后低声问道:“李公公,父皇母后可好?小王很想念他们。”
他问话的时候,故意侧头瞧了瞧旁边的众位将军。
李国泰脸色陡然一变,躬着身子,小心翼翼道:“启禀殿下,陛下和皇后娘娘好得很,太子殿下不用挂怀。”
“父皇可有什么叮嘱小王的?”朱慈煊望着脸色紧张的李国泰,假装着急,轻声催问了一句。
“陛下说了,晋王和蜀王是殿下的老师,凡事听他们的便是。”
“哦,”朱慈煊故意露出失望的口吻,叹气道:“今日李公公亲自来此,应该带着父皇的旨意吧。”
“亏得太子殿下提醒,臣把这大事给忘了。”李国泰如释重负,忙从衣袖中取出圣旨。
朱慈煊和刘文秀站在前面,满营的将领跪拜领旨。
李国泰大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云贵平复,天下归心,惜圣上身体微恙,故令蜀王刘文秀护送太子朱慈煊……,钦...”
圣旨里面的内容与沐天波期望的相差无几;就是为了凝聚人心,令刘文秀护送太子殿下归国。朱慈煊听完,刘文秀上前接了圣旨,以为就此完事。
谁知李国泰又从衣袖里取出一张圣旨,清清嗓子,大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淮国公马宝….钦...”
朱慈煊暗暗惊讶,父皇居然对这次入缅的将军大张旗鼓的封赏,比如将吴三省封为吴国公;马宝晋升为护国公;其它众将也都有封赏。
这张圣旨言外之意非常明显,就是让参与这次行动的诸将安心;此次入缅将太子殿下与皇帝分开,并非违逆,而是皇帝朱有榔认可甚至授意的一次救驾之举。
众将听完圣旨欢呼一片。
刘文秀和朱慈煊上前领旨,代替诸将谢恩,又请李国泰进了营帐喝酒。
李国泰神色卑谦,与平日里大不相同,酒不过三巡,便道了一声,‘天色不早,陛下正等着臣的消息’,起身告辞。
朱慈煊想到,李国泰乃是桂王府邸的老人,以后皇祖母、父皇和母后以后皆需他照顾,便起身送他出门。一路上朱慈煊与李国泰并肩而走,询问了许多桂王府邸父皇母后的许多旧事,不知不觉竟然送到了营帐外三里之地。
“殿下请留步,”李国泰忽然驻足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