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的太阳真是秋老虎,骑着摩托车,戴效章能明显地感觉到灼痛的感觉。[书库][].[4][].[] (.. )他娘的,居然老天也不助我,让我难受。戴效章一边诅咒,一边封着油门加速前进。
戴效章同志,经过局党委的集体研究,同意你担任德州市八中的副校长,负责教学工作。效章啊,这个差事既光荣更有压力,不容易啊。你们学校高二高三学生不足三百人,所以,你上任以后,首要的任务就是招足二百左右的高一新生,办四个班,要不然,三中的结局在等着你们。这番话是周胜利副局长代表局党委,在宣布任命时对戴效章的。三中也是因为生源严重不足,去年解体,一校之长就留在学校守校。原来近两千人的大校,现在不足三百个人,近百个教职员工吃什么喝什么?上至校长下至锅炉工,一片焦急,紧急出动,到每个村每个农户家上门做工作,力争让家长送他们的子女到学校来读书。为了保证招生效果,学校宣布政策,全校每个教职员工至少招两个学生,多招了的每生奖励招生老师五百元,没有达到基本数字的来期做待岗处理。
忙碌了一天,收效甚微,没招几个学生。戴效章急了,顾不得副校长身份,只得亲自驾车,去招生重灾区芙蓉村及邻近几个村去做工作。芙蓉村和邻近几个村有二三百个初中毕业生,到校报到注册居然是个位数。
穿过芙蓉大桥,往左有一条乡村公路进芙蓉村。前面的人越来越多,戴效章放慢车速,缓慢前行。这样的太阳天,也去赶集,真服了这些农民老大哥老大姐。戴效章一边感叹,一边心翼翼地驾驶着摩托车,遇到不好走的时候,干脆下来推着摩托车走。
好不容易挤过人群,戴效章骑上摩托车,继续赶路。沿着一条河,大约走了一两里路,他下了车,前面只有一条羊肠路,根本过不了摩托车。戴效章熄了火,把摩托车锁好,一边打听一边朝要找的学生家里走去。
根据花名册,接下来要找的这个学生叫杨佳,父亲叫杨伏华。在一个山下,戴效章找到了这户人家,还是几间旧瓦房。听到有人喊,里面出来一个五十出头的老妇,很热情地招呼你找哪个?
戴效章,我是八中的老师,来接你女儿孙琳去我们学校读书。
一听是八中的老师,老妇马上化去脸上的热情,不是我我女儿,是我孙女儿,对不住了,她已经在一中报到了。
戴效章脸一热,忙道歉哦,不好意思,我弄错了,您孙女不是没有达到一中的录取线吗?
事前,戴效章做了一番调查,得知杨佳的父母已经离婚了,她基本上是奶奶带大的,这次中考成绩并不理想,只考了三个a三个b,而一中的录取资格至少要五个a,既没有达到录取线又没有经济条件去买,她孙女怎么到一中报到了呢?
老妇,她爷爷去年承包了中学的猪场,赚了一点钱,花一万五千块钱帮她买了一个名额。
什么,花一万五千块钱买了一个一中读书的资格?戴效章听了,很不是滋味。这么困难的家庭,居然舍得花这么多钱去买名额,不知她是怎么想的。还只是个读书资格,就要一万五千块钱,再加上每个学期的学费生活费和其它费用一万块钱左右,三年下来,至少得四万五千块钱,对于这样的农村家庭,怎么承受得起?
戴效章莫名地悲哀起来,为这个可敬又可怜的老妇,为德州市人为造成的不公平教育。这几年,教育局大兴木土,贷款近四个亿整体搬迁德州一中,欲把这所学校打造成了全省乃至全国明的重点中学。然后,师资队伍、福利待遇全面倾斜,让德州市老百姓觉得自己的子女能够到一中读书,那是名誉和地位的象征。有关系的拉关系少花钱或者不花钱,没关系的多花钱或者花更多的钱。
什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实是赤罗罗的金钱教育。这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