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志明那里回来之后,临青溪没回家又往了大棚那里,当她到的时候,临三安已经带人把她说的那种保温性能更好的大棚盖好了。
固然只占了三分地,但是由于临青溪的特别请求,又是在严冷的冬季里,所以临三安他们都累得满头大汗,唯恐盖好的大棚让临青溪不满足。
大棚外是围着的几亩荒地,地上并没有种什么特别的东西,在大棚土坯垒成的棚壁一侧有一个类似热炕的土床,然后连着锅灶,灶膛里是烧得红彤彤的柴火。
临青溪一走进大棚,就可以感到出里面温度很高,人在里面一会儿就出汗,可见这种温度对于瓜种的育苗来说有些太高了。
“姑娘,您感到如何?”临大安也早早地在此等候临青溪。
“不行,这温度太高了,还是我自己亲身来吧,你们把这些地给我松一松,我往烧火。”临大安他们毕竟是头一次盖建和应用这种大棚,温度的把持还是自己来做比较好。
于是,临青溪亲身走到锅灶那里,将一些柴火抽了出来,另外她又让人往四周的河边打些水过来。
看着温度有些差未几,临青溪又一个人走进大棚里,然后轻轻地脱掉外边的小棉袄,过了一会儿之后,她才满足地点点头。
亲身拿着锄头收拾出育苗的处所,接着将自己怀里放着种子的纸包打开,并将一半种子埋进土里,在上面浇了一些水。
接下来的四天,临青溪没有离开这个大棚一步,吃住都是在里面,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芽苗的情况。
与她同样着急等候的还有老临家的人和临大安他们,就是听说此事的陆志明也留了心,让一个衙役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守在大棚这里,一旦成功发芽就告诉他。
第四天凌晨,皑皑白雪将碧湖山脉点缀得格外清新可爱。掀开笼罩在蔬菜大棚棚架上的草甸子,隔着透明的油纸薄膜,可以看到里面微微的绿色。
在其中一个最小的大棚里,低低地传来欣喜地声音。
“溪丫头,这算是种成功了吧!真是不轻易!”叶氏和穆氏一大早就结伴来到大棚这里看临青溪,这几天在她们的眼中,临青溪都快魔怔了。
“成功,成功!溪丫头这么悉心照顾,你们看这芽苗也长出来了,而且长势很好,哈哈!”临远山这几天陪着临青溪在大棚里,由他这个种地的老手在,想着临青溪也会安心很多。
“也不知道这结出来的是什么瓜?”临忠国听说临青飞给临青溪找来一些稀罕的瓜种,只是在楚国没人听说过这种种子,但女儿能种出来,他惊奇的同时也有更多的好奇。
“爹,等到以后您就知道了!”这么着急育出来的芽苗,必需要仔细照顾让它们安然度过这个冬天,否则就算芽苗长出来了,能不能开花成果还不必定,因此,临青溪还是有些担心,也不敢对大家说太多。
“那行,爹就等着!”临忠国笑呵呵地说道。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临青溪就开端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这些黄瓜幼苗上。不过,在过年前的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临家村还是产生了很多大事。
尾月初六是个好日子,临石头这天穿着一新,由孙氏领着往了孙家湾相亲,而相亲的对象就是孙氏上次给梅氏几人提到的孙琴。
临青溪这天和临小玉、临翠花、临小桃几人聚在自己家里绣花,同时这四个小女娃也在操心临石头的事情。
“小玉姐,你见过那个和石头哥说媒的姑娘吗?”别看临小桃才七八岁,这“小八卦”的性子都已经渐渐显露出来了。
“见过,孙琴姐长得可俏丽了。石头哥要是能娶上她,那可真是福气。”临小玉往孙家湾走亲戚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孙琴繁忙的身影,而且孙琴性子好,见到她也总是笑眯眯的。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