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东晋大土豪 > _0411三山城(1/3)

_0411三山城(1/3)

上一章东晋大土豪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扶余清慧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直接命令除了必要的三千士卒留下防守王城外,剩下的近万士卒全部倾巢而出,径往新罗金城的方向进军!

扶余清慧的心思,不仅是要早一点对高句丽的溃卒给予迎头痛击,更是为了保护都城外那些刚刚归顺于她的百姓不受祸害。

近万大军带足干粮,在百济王城东南五十里外埋伏起来,到得傍晚时终于等到了三三两两的高句丽溃卒的先头部队。

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些刚刚入伍的百济士卒,甚至都没等到指挥官的命令,便自发地对迎面而来的股敌人开始弯弓搭箭。

大雪已过去了三天,但天气仍是异常寒冷,士卒们虽然有力气拉弓,可准头上就差了许多。即便如此,每次出现的高丽溃卒都被他们射成了马蜂窝。

每一次都是灭绝式的攻击,这也避免了见机不好往回逃跑的敌人。

但天色暗下来之后,大股的高句丽溃卒还是选择了进入路边的村落中烧杀抢掠。

左等右等再无法等到高句丽溃卒之后,百济士卒选择了主动出击,于是大规模的战斗在路边的村落中爆发起来。

高句丽的溃卒并没有什么抵抗,他们此时只恨母亲少给了他们一双腿。

理所当然的,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这场你追我逃的战役持续到第二日的夜晚,最终以百济士卒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可一路上被高句丽溃兵祸害的村落,数以百计!

三日后,也就是隆安七年十二月十四,辽东半岛已是遥遥在望。

辽东半岛目前还属于高句丽的领土,范二带着大军在大连登岸的一刻,则意味着这一片领土将归晋国所有了。

据史料记载,大连在汉初还是一个渔村,名叫“三山”。

“三山”这个名字,指的其实是大连湾外的三山岛。

到了唐初,大连又被称“三山浦”,唐中期改称“青泥浦”,明朝和清朝前期都称“青泥洼”;到了清朝后期,沙俄强租大连后,称之为“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地方),此后清政府根据俄语谐音才将其称为“大连”。

范二的船队登陆三山时,并没有遇到任何的高句丽人的抵抗,事实上高句丽人在辽东半岛上只有两个聚集地。

其一便是三山南边九十里外的都里镇,也就是后世的旅顺。

旅顺在战国时便是燕国的军事要塞,汉初时名为“牧羊城”,后又改名为沓津、马石津、都里镇等名,这个要塞早在几十年前便荒废了。

即便如此,范二登陆之后,还是派沈林子带着他的一千士卒向南突袭了这个要塞。

另一个著名的要塞,便是范二登陆之地北边六十里外的卑奢城。

“迤逦照斜阳,关山转莽苍。会当凌堞顶,极目海天长。”

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描述的便是后世卑奢城在夕阳暮色中的浑厚深远。

卑奢城方圆三里有余,其背山面海,扼水陆要冲和陡峭山势而建。

南起大黑山最南端,北至主峰北侧,城墙沿山脊走向用石块砌成,起伏于大黑山山脊上,宛如怪蟒蜿蜒盘绕。

城垣上四周绝壁悬崖,难以攀登,唯有南门用大石条垒砌坚固,这是高句丽过境内,除了王都之外的唯一一座由砖石垒成的城,这大概也是这一带找石头比使用夯土筑城更简便吧?

除了卑奢城罕见的坚固之外,高句丽还长期在此驻扎着两千士卒,这些人甚至可以对付几倍于己的敌人。

范二准备在三山建立基地,从这儿对后燕和高句丽发起攻击,并成为攻击北魏的跳板,所以对卑奢城自然是志在必得的。

只要夺取了这个要塞,就不用担心北方的高句丽来三山搞破坏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东晋大土豪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