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东晋大土豪 > _0269东山再起(1/3)

_0269东山再起(1/3)

上一章东晋大土豪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为了扩充军户和增加税收,司马元显开始在三吴地区实施新一轮土断政策,至今已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

在这段时间内,各个阶级的百姓心中都有不满,更是对朝廷充满了怨言。

而为了完成司马元显下达的征兵指标,刘牢之利用各种手段,将那些本不愿当兵的人变成了“志愿兵”,这顿时引起了三吴老百姓们的恐慌,各种民和官之间的摩擦可谓是层出不穷。

直到隆安二年七月十八,也就是这一次土断政策实施了一个月之后,民和官之间的矛盾终于厚积薄发,酿成了一场巨大的民乱。

这场民乱的导火索,正是去年春天逃入海岛中的孙恩。

孙恩和卢循带领着追随他们的一百多五斗米教徒,坐船返回了阔别一年多的中原大地上,很快就化整为零地潜入了上虞县城,而后将没有任何防备的县令杀死了。

上虞是会稽郡的辖区,离会稽上并不算远。

要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话,这个县还是虞舜后代的封地,最早的地名为“虞宾”,虞舜就曾经来此躲避丹朱之乱。

除了虞舜之外,与上虞县有关的名人还包括曹娥、祝英台以及谢安。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五年,娥父曹盱是一巫祝,善于“抚节安歌,婆娑乐神”。按汉代吴越地区逢端午节祭祀潮神伍子胥的习俗,这一天要在舜江上驾船逆潮而上祭祀和迎接潮神。

汉安二年五月五日,舜江上举行迎潮神仪式,曹盱不幸溺水而死,尸体亦被浪涛卷走。年仅十四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了第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

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五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

此事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

元嘉元年,上虞县令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访之,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八个字是一个字谜,谜底为“绝妙好辞”。

东晋平二年,王羲之也来拜访曹娥庙,并用楷临了一篇碑《孝女曹娥碑》存在庙中,这篇碑后来又被好事者刻在悯忠寺,也就是北京法源寺。

南宋入侵时,江西进士谢枋得参加抵抗蒙古兵失败,妻子被俘。他隐姓埋名,在江湖上算命,他不肯用元朝的钱,只肯收米面等实物。

元朝统一中国后,朝廷为了宠络汉人,到江南访求宋朝的遗士,邀功的官吏找到谢枋得,强迫他北上。

到了北京后,他被安置在悯忠寺,他看到曹娥碑后大感慨,“女孩都能做到,我不能不如你啊!”遂将自己饿死在寺中。

上虞县的第二个化名人就是祝英台了。

祝家的上两代曾经数度为朝廷效力,追随祖逖、陶侃、桓温等大军北伐中原,并收复洛阳,一度进军陕南。祝英台的童年时期,经常听到长辈们叙述征战的故事,的心灵中便立下了志愿,要成为一个效命疆场的巾帼英雄。

祝英台是一位活泼爽朗而略带几分男性气概的闺阁人物,为了满足她不能驰骋疆场的遗憾,遂降格以求地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到会稽城负笈游学。

祝英台与鄮县的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于是结为异姓兄弟,同学三年。

直到祝英台回乡后,梁山伯到上虞寻访,这才发现她是女人,而后回家告诉父母,打算去向她提亲。

可惜祝家语马家已经有了婚约在先,所以梁山泊只能怅然而返,发誓今生不娶;三年之后,梁山伯病逝在鄞县县令任上,只留下遗言让人将他葬在清道山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东晋大土豪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