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结束离开前,老太太又去了贾敏的屋里,细细的跟她说了小外孙女的事情,然后才带着一些忧心的离开林家。
自洗三那天后,老太太还是让人去林家打听了几日,都说没事,这才把悬着的心放下了。
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古代不象现代,亲戚间也好天天往来。特别是嫁出去的女儿,老太太就是想见自己的外孙、外孙女也不过是久久去见一次。
只是年节的热闹一过,闲下来的老太太,又开始怀念她的土地。
旧年老太太在庄子上的大棚种植很成功,冬玉米种出来了,摘回来煮着吃味道还不错。在玉米鲜嫩的时候采摘,在老太太的指挥下,水煮玉米能吃饱又美味。
只是种的不是很多,但分一些给林家、史家什么的亲戚还是可以的。按老太太说的,还留了好几颗长得特别好的做种子。
老太太可是想过了,来年在自己的庄子上多种一些。玉米可不挑好田、好地长的,便是黄泥土、也是可以种植的。想想在现代那玉米饼、玉米面的,可都是饭食。如今,粮食的产量本就不高,有些农民连温饱都做不到呢!要是玉米能普及,其实也不错。至少农民能多一份存粮。
别看贾赦之前不靠谱,这不,玉米分了亲戚家。他就想着:自己什么都没做,还拿到了父亲传下来的爵位。而圣上对自己家也算是有恩泽的。
这有好的东西,他还是想让圣上分享的。
有了想法的贾赦,马上去找了自己的母亲,他想与母亲商量,看怎么把这新鲜的玩意儿给送给圣上品尝。
听完贾赦的想法,老太太想了想,说道:
“赦儿,你能想到把好的物品与圣上分享是好事。可你也知道,最近京城都不太平。母亲怕啊,你冒然的把东西给呈上去后,会惹上麻烦就不好了!要不,你找如海商量、商量,听听他的意见,或许、他能有办法也不一定。”
贾赦一想,也是,妹夫学问大,目光肯定比他看得长远、犀利。
看看时辰,也快到了下衙的时间,便吩咐自己的小厮,让他去衙门等妹夫下衙。然后把人请到自己酒楼去谈事情。
林如海下衙的时候,突然看到贾赦的小厮在外边守着,还挺惊讶的。他知道最近家里的那什么玉米,就是岳母上次在庄子上种出来的。在吃到玉米的时候,他还感叹:看不出来,岳母对农事竟然那么了解!
现在,大舅兄突然来找自己,又是为了什么呢?
带着疑问,林如海如约的跟着贾赦的小厮来到了酒楼……
贾赦在见林如海带着疑问的目光,待他坐好,上了茶后,这才把他自己的想法和母亲的劝说都告诉了林如海。
林如海很是惊讶这大舅兄会想到那么长远的问题。
“大舅兄,你能那么想是不错的。可这东西还真不好送进宫,先不说如今的局势如何。你就是献上去了,圣上要是再问你要的时候,你能拿出多少呢?”
“呃……”
“不如这样,今年咱们种多一些,等收获的时候,作物多一些,我们也比较好说话不是?”
“我听妹夫的,而且也只能这样了。”
两人又说了一些话,在酒楼里用了膳后,这才各回各家。
回家后,贾赦又一次去找自己的老母亲,把林如海和他说的事情给母亲说了一遍。
“既然如海这么说了,咱们就听他的吧!咱们地里,今年都种上玉米、土豆、红薯、大豆,还是套种,能节约土地。田里该种什么还种什么。”
“那金陵那边?”
“也一样吧!要跟佃农好好说,不是什么精贵的吃食,对他们来说,那可是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又易于种植。”
“可大家都没有种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