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就是围绕这颗恒星公转的外围行星。
高维立刻利用望远镜向计算出的位置观瞧,除了轻微的光晕没有看到任何亮点。它实时的减慢了舰队和探路卫星航行速度,然后抱有侥幸心理的一直转向观察定位方向。
侦测卫星首先发现了端倪,远处一个巨大阴影的背后渐渐地闪现出微弱的光晕。卫星快速的移动很快掠过了那遥远的大阴影,那阴影是一颗星星的背面。然后高维看到了远处一个像萤火虫样的亮点。而那个行星的公转角度,根据速率比差恰恰长时间的挡在了探测卫星和舰队的观察路径上。如果舰队的飞行速度快一点或者慢一点应该早已经发现了这颗恒星的存在。
为了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卫星和舰队都改变了方向直接向亮点飞去。智者对这颗恒星立刻进行了观察计算。并且得出了大量数据。
这是一颗黄矮星,总寿命大致为120亿年,目前这科黄矮星的年龄大约49.6亿岁。亮度为太阳的1.2万倍。在大约60至70亿年之后,它内部的氢元素才会全部消耗尽。
它的体积为太阳的130倍。处于银河系的边缘,大约与太阳系的位置相同。
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利用行星的质量和它环绕这颗黄矮星运转的轨道半径及周期,推算出它的质量为15.88910^30千克,这个质量是地球的5千多万倍。
由它的体积和质量,可以计算出它平均密度为3.409克/厘米3,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1.37倍。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等于3.7438′10厘米/秒,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2倍。因为它的体积和质量,在它死亡时有90%的可能性会转化成一颗白矮星或者中子星。
高维看到这时内心微微起了波澜。其实他是强烈压制了内心的激动,这有点太像太阳系了。或许还会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他。
高维在这颗距自己约8千亿千米的恒星轨道上,让舰队的速度保持在每秒5万千米。然后各种观测,探测系统全部打开。希望能够有更有意义的发现。
很快他就发现了距离黄矮星约半个光月公转的两颗行星,这两颗行星间的距离不很遥远。大约1.5个天文单位。其中一颗略大一些,呈墨色有一个细小的光环。另一颗的体积相当于火星大小,呈暗红色。在距它平均24万千米的轨道上还有一颗卫星作椭圆形运行。这颗卫星的直径只有98千米。
再向里行进,很快在距恒星1800个天文单位的地方接连发现了4颗行星。两颗气态行星,两颗岩质行星。体积都比地球大。
此刻高维的心情慢慢平复了些。因为更多的行星不断地被发现公转在自己的轨道上。这些都是距离那颗巨黄矮星较远的远地行星。但是最终都会成为自己的资源库。唯一让高维有些揪心的就是距离太过遥远。但是也难不住他,只要将来的规模建造一开始,他会向这些行星派遣大量的的战舰作为生产建造基地。
然后通过超距通讯可以遥控这整个大恒星系的所有基地,如果必要他还可以造行星发动机改变这些行星的轨道,让它们都集中起来更好的便于自己工作。也许到时间也组织一个类似于五星域那样的星际文明交流中心。自己也雄踞一方何乐而不为。
地球星率领的舰队一路驰聘。9个月后就进入到了距离这颗巨大恒星约3个天文单位的空域。其间地球星的探测仪器已经发现了76颗大小行星,其中最大的一颗行星为气态行星。体积约为太阳系木星的1.6倍。最小的行星体积和海王星相当。有一颗岩质行星的卫星高达16颗。高维都给它们编了号。
这才只是发现了这颗大恒星系内一半的行星。还没有掠过恒星,高维就有了新的发现。在距离这科黄矮星6个天文单位的距离,高维发现了一颗巨大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