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都是关于基本粒子学中,强相互作用力在“力场”作用下的场强度问题。高维因此对自身的理论不断地进行改进,其中有反复,甚至有些理论假设推倒重来。
智者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模拟实验,但是在基本粒子和力场固定的理论基础上出现了众多的能量场悖论。这将直接影响力场护罩的理论结果。模拟实验有时候与真实实验有一定的差异,可是一些小的差异就会改变整个事物的最终结果。高维知道他在基本粒子方面的研究,其实远落后于他在其他方面的研究。而科技能否有巨大跨越式的前进,就必许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不断突破。微观研究方面恰恰是他现阶段薄弱的地方。
所以微观研究积累的不足,影响到了智者在模拟实验方面的准确度。现在的研究时间其实也是补课时间。为此高维又拆卸了许多装置,在地球星外部建造了小型的环状粒子加速器对基本粒子的认知进行攻关。
在大量长久的物理试验阶段,高维终于发现了一些与计算机模拟数据出现差别的实验结果,而这些差别恰恰是有利于力场护罩出成果的。他把这些基本粒子与力场**同作用后出现的差异变化,重新输入计算机,重新进行计算模拟,得出相应的真实数据,并且把数据规模化。再生成更新的真实数据。他如此不停的反复试验,以滴水穿石的功夫逐渐积少成多。最后一列列的数据结果不断为护罩的理论奠定着坚实的地基础。
他发现自己所研究的“力场”其实是一群无数可程序化变形组合的”智能尘雾”。有些像宇莫星人的防护技术,他承认这受到了宇莫星人防护罩技术的启发。但是防护单元远远小于他们。“智能尘雾”由基本粒子及核子材料所组成的微智能单元。“核子材料”是仅仅由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而不是组成一般物质的原子。这里称“聚变材料”
基本粒子材料通过“强相互作用力”而不是一般原子的“电磁力”以“超自然”(人造状态)在一起的核子组成的材料。生产这种材料能获得核聚变能,但是反反应堆可以赋予这种“聚变材料”更强的能量。在这种能量中产生正电子和负电子,正电子再与负电子湮灭产生光子。
没有电子轨道的“聚变材料”,就像一堆“有秩序排列”的质子-中子网络,形成一个网状结构的材料,核子排列紧密的一面反物理及辐射穿透力极强,而核子排列比较稀少的一面能够轻松“穿墙”就像中子穿透物体。几乎“透明/隐形”网络间隙大于电磁**长。
强相互作用力(强聚变)比组成正常物质的电磁力大50000倍左右,所以引发核聚变的“输入能量”必须是输出能量的至少1%左右,但是因为由反物质反应堆提供更加强大的能量。强相互作用力应该更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强相互作用”的作用距离短,只限于核子紧邻而“电磁力”可以通过较长作用距离累计“库仑斥力”,所以核子在某个空间内的分布数量不能超过某个数值,避免电磁力的累积使得材料变得不稳定,可以调整核子排列“网络”的结构应付这样的问题;另外不带电的中子可以作为缓冲单元。
反物质能量场提供的强相互作用力比组成正常物质的电磁力大的超乎想象,所以该材料的熔点与硬度等等极其高,另外由于没有电子轨道,所以不参与任何化学作用。而且生产这种材料能获得核聚变能,可想而知摧毁这种材料所需的同等级的能量会是多么巨大。
高维后续的实验还发现聚变材料的奇异特点:
超强的硬度,理论上的硬度强度是铀钛合金的13.5倍。而铀钛合金应该属于裂变材料。聚变材料具有非常强大的结合能和稳定性。它有超高的熔点,其熔点度是铀钛合金的27.9倍所以“聚变材料”的“智能尘雾”可以在战舰表面/表下自由活动。巨大的压力更是增加了其保持固态的趋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