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边苏区已拥有鹤峰、宣恩、恩施、建始、巴东、长阳及五峰、鹤峰、石门、慈利、桑植边界地区共约二十多个区、一百多个乡,包括清江以南广大地区,人口约十万。除湘西外,大体已达到一九三○年时的p规模。各县普遍建立了游击队,共有七八百人。鹤峰、建始、巴东、宣恩边界地区,土地贫瘠,人烟稀少,红军处境十分艰难。部队食粮全靠外出打土豪解决,有时不得不以野菜充饥。为了夺取粮食和在交通不便利的p条件下把粮食运回,常常要与反动武装作殊死的p斗争。因为物资供应困难,由冬至夏,部队一直是穿着从洪湖带出来的p夏服,山区夜间气温降低,许多人只好睡在玉米壳或玉米杆堆垛中。病员日渐增多,药品又十分缺乏,非战斗减员不断增加。由于“肃反”和伤亡、病故等原因,人员一再减少。七月间,教导团解散编入了红七师。但是“左”倾领导却无视这些严重情况,仍把主要精力用于“肃反”。在一九三三年三月开始的p第三次“肃反”中,捕杀了湘鄂西省委委员、省军委主席团委员、红九师师长段德昌和湘鄂边特委委员、原独立师师长、红九师参谋长王炳南两位对创建湘鄂西红军和根据地有杰出贡献的p领导干部,以及原湘鄂边独立团中的p大批干部。接着,五、六月间又开始了第四次“肃反”,逮捕了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红九师政委宋盘铭,捕杀了红七师政治委员盛联均和师长叶光吉,以及其他许多干部。这次“肃反”一直延续到一九三四年夏天,使红三军的p战斗力又受到了严重削弱。段德昌,一九○四年生于湖南南县。一九二四、二五年在南县、华容从事反帝民主运动。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同年夏入黄埔军校学习,为“中国青年革命军人联合会”重要成员。后经周恩来介绍人中央政治讲习所,一九二六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营长、第六军五团党代表。北伐战争中任第八军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攻克武昌的p战役。战后任第三十五军一师政治部主任。一九二七年受****中央派遣赴沙市一带发动秋收起义,十一月任公安县委书记。此后便同周逸群、贺龙一起开创湘鄂西根据地,建立红军。到湘鄂边后,时值湘鄂西的p“肃反”达到了**。段德昌一边率军同敌苦战,一边同夏曦“左”的p路线作坚决斗争。他曾当着夏曦的p面质问:“你谁都不相信,把党团组织都解散了,连党都不相信了。你把红军搞完了、苏区搞光了,你是革命的p功臣,还是革命的p罪人?”洪湖根据地丧失后,段痛心疾首,多次向夏曦提出如何恢复洪湖苏区的p设想和建议,并立下了“给我四十条枪,三年内不恢复洪湖苏区,提头来见”的p誓言,但都被拒绝。就因为这,段德昌被诬为分裂红军的p“改组派”而遭到逮捕。此前,段就预感自己将遭到不测,于是将于谦《石灰吟》“千锤万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诗抄下,贴在住所的p石洞中,以抒其怀。段德昌被捕后,贺龙曾同夏曦据理力争,夏曦拍着桌子,直呼贺龙的p名字,以贺龙眼中没有湘鄂西中央分局相要挟,才把贺龙的p意见顶回去。樊哲祥同志1980年11月在接受五峰苏区调查组采访时回忆:“段德昌是一个常胜将军,我跟他当过随从参谋。他只比我大两岁,如果不被夏曦杀掉,可能是元帅,许光达是他手下的p师长,也是大将嘛。‘杀段德昌,还开了公审大会的p,枪毙时,好多战士、代表都在场。我们不敢哭出声,因为夏曦在场。后见贺龙哭出了声,我们才敢哭,一下子都在哭啊!19年5月1日中午时分,段德昌吃完粉蒸肉后,把筷子交给贺龙,高呼“同志们,永别了!祝革命早日成功!中国**万岁!苏维埃万岁!”夏曦见此情形,连连喊道:“赶快行刑!”几名持枪战士推着段德昌离开会场,正在这时,只听一人大喊:“慢!”原来是贺龙,他端着一碗粉蒸肉。来到段德昌面前,含泪:“德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