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桥婉的外表一样,那么的不可方物,那么的美丽动人。
而桥莹的花灯就巧多了,与她现有的身材比较相符,也是制作得极其漂亮,花灯与主人的容颜相互映衬,得确会引人赞叹。
“司马公子见笑了,一元复始,开春大吉,桥府这么好风光,逢遇佳节定当喜气洋洋,才显示得出我们枫树村上上下下的精神面貌。此事虽然是我提议,可众人就似准备充分啊。”张承天看了看湖岸,摆了摆手中的物品,笑着道。
司马懿笑着道:“元宵佳节挂花灯,可是我们大汉的习俗,每年大家可都会做花灯过节的。”
桥莹还是个孩子,看到张承天手中似乎没有花灯,问道:“张九儿,你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元宵节怎么不玩花灯呢?”
“我手上的也是花灯,只是模样和你们的有点不同而已。”张承天笑了笑,晃了晃手中一个用纸糊成的,像罩子一样的物品。
桥莹瞥了他一眼手里的东西,心里带着疑惑,可不再言语,只有司马懿还多瞧了那个似笼子样的物品,一脸的诧异。
四个人结伴来到南湖,一轮皎洁的皓月从东方升起,整个南湖就像是披上了一层银白的轻纱。村子很多人都已经带着自己制作的花灯来到了湖边,四处都是花灯,人来人往,众人见到桥家姐妹到来,纷纷向她们问好,从这里可以看出,桥大姐在村里声望颇高,村人都愿意接近她。
而桥莹此时也是受到了姐姐的眷顾,要不然,这些杂役和丫鬟们见到她的到来,恐怕早已经逃之夭夭。
湖边柳树上,稍稍低矮的枝桠上,彩灯高悬。走马灯,玉兔灯,葫芦灯,西瓜灯,猫儿灯,娃娃灯,飞鸟灯,蔬果灯,个个都是形象逼真,犹如争艳的百花,各具形态,美不胜收。行走的人争相观看,对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指指点点,处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热闹之极。那喜庆的气氛,比起过年的时候,有过之而不及。
桥婉看着府内众人欢声笑语的,脸上也泛出笑意,以前的元宵节虽然热闹,但是大家都是在村子里面玩,这些花灯都是挂在自家门前,同样的艳丽无比,但是单独看和集中在一起效果就是不同,今年的景象与往年相比,感觉新鲜多了。她不由得看了一眼右首的男子,暗叹此人真多奇思妙想,同样的东西,改变下玩法效果就好很多。
桥婉双眸刚扫到某人身上,却感到一股灼热的目光也投射在她这里,刚才自己心里还暗暗赞叹的张九儿,竟然也在目不转睛瞅着她!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司马懿哈哈大笑,他同样感到这个景象满新奇的。
表哥的话让桥婉暂时少了点尴尬,脸上抹了些晕红,点点头道:“将众多花灯聚集在一起,真是壮观,仲达表哥,你在河内也看到如此景象么?”
“这种还未曾看到过,我们河内在元宵节的时候,是大家提着花灯游街,与这场景虽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却没有如此壮观,此次来到淮南,倒让我开了眼界。”司马懿深深一叹道。
张承天听了他们的话,暗道古代的人还真是土包子,信息闭塞,当然见识的东西不会多。就拿这个司马懿和桥婉来吧,一个经常周游四方,一个到各处洽谈生意,可毕竟交通不太便利,去过的州县还是有限,一些东西没有见过就不足为奇。
“人多不代表繁华,我觉得只要在一个地方,人们将一个传统事务不断创新,那个地方的繁华必定可以盖过各个州县。只要出现大多数地方没有的事物,那么,该地方就会保持长盛不衰。”张承天微微一笑,大有深意道。
桥婉和司马懿听罢脸色变幻,心中均道此人的想法确实不同,要不然那天在族里高层会议上,就不会出那些话了。
忽然从村里传出“叭叭叭”的爆竹声,人群一阵涌动,大家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