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道。>
“容易激起民愤。”另一人也插话。>
“怕什么,咱们上面有燕大哥罩着,他可是白驼城退下来的捕头,村里谁敢忤逆他?”>
刘二劝说片刻,两人始终反对。>
他有些不悦,但毕竟三人平时结伴喝酒,不好发作,只能暂时离开了张晋家。>
……>
深山。>
张晋用柴刀劈开一丛荆棘,从小径处穿过。>
在一棵巨木的根部,他采下一朵脸盆大小的茯苓。>
留下一半自用后,他把剩下的都放在陶大夫药篓中。>
两人身后,半人高的药篓已经冒了尖,盛满了茯苓、白术、甘草。>
只是山参难遇,现在采到的并不太多。>
陶大夫关切道:“这几日七日风好的差不多了?”>
“长寿功配上药草,确实有效果。”张晋笑道。>
这几天,长春不老功一直发挥效用,抑制住了病情的恶化。>
陶大夫随身携带小药锅,每凑齐一剂四君子汤,就在野外取泉水让他煎服。>
这些天的药汤下肚,张晋已经察觉到,面板上的悟性符号越来越亮。>
距离下次推衍不远了。>
陶大夫苦笑道:“功法、药草,那都是其次,关键是你激发了自身潜力,战胜了外邪,挺了过来。”>
他有些语塞,七日风能挺过来的概率微乎其微,没想到自己就见了一个。>
亏自己当初还断定张晋必死无疑。>
但虚惊一场,却是最好的结果。>
行医者虽然见惯了生离死别,但也是喜生厌死。能多救一个,便是又赢了天地一局。>
他欣然道:“你的病好的差不多,四君子汤的几味药草,你也都认识了。接下来应该就无大恙,我就能放心的走了。”>
“走?先生要去哪儿?”张晋惊道。>
在这方世界,他无父无母,这些天的相处,他已经把陶大夫当成了师父般的存在。>
像陶大夫这样高尚,他自问做不到,但并不妨碍他心生敬意。>
无论处于怎样黑暗的环境中,人类总是下意识趋近光明的。>
而陶大夫对张晋也很是喜欢。>
他行走四方,行医济世,并不求回报,但有时候人心险恶,尤甚妖魔。病人恩将仇报的事情,他也遇到过不少。>
张晋明事理,知感恩,手脚勤快,成熟的不像十五岁。>
可惜,自己游历四方,路上危险重重,不能带在身边教导了。>
“胡杨村病人的顽疾看得差不多了,现在你又马上要好了,我当然要去下一个地方了。”>
张晋沿着陶大夫的目光看去。>
云雾缭绕,山路回环,不知通往何处。>
“要不再多留两天?也不急这一时。”张晋不舍道。>
陶大夫板起脸来,“如果你患七日风时,我晚到几天,你是不是也不急于这一时?”>
张晋凛然,立刻反省道:“小子知错了。”>
陶大夫笑笑,拿出一卷书。>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相逢一场,没什么可送你的,这卷《备急千金方》就送给你吧。”>
“多谢陶师。”张晋肃然起敬。>
传功、赠药、授书,这是天大的恩情。>
他恭恭敬敬,以师礼拜了一拜。>
“一点行医心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