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两人传道并不顺利。>
生活都过不下去了,谁还心情去听人讲道呢。>
面对这样的情况。>
多宝没有放弃,而是一边帮助众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一边为众生开智,解答众生的疑惑,让众生既能解决温饱,也知晓无上妙法的道理。>
就这样。>
两人每到一处,每听闻哪里有受难的生灵,两人便到何处去,为哪里的人们解决困难,传授妙法。>
一年。>
两年。>
……>
百年。>
一处。>
一百处。>
……>
一万处。>
……>
无数遍的传进讲道,多宝与地藏两人对大乘之法也越发明悟,理解也更加的深刻。>
期间。>
两人也获得大批的追随者,立志与来两人同行,一同解救西方受苦受难的众生,指引他们寻找幸福。>
然西方何其大。>
一日。>
多宝与地藏,在帮助完附近的人们完成水渠改造后,便再次开始与众人进行传道解惑。>
“尊者,何为空?”>
“空即无,无相、无形、无色、无思、无他、无我、无众生相,乃一切的起源,亦是一切的终点。”>
“尊者,何为相?”>
“相即皮囊,一切外物,皆是相,你是相、我亦相,众生亦是相。”>
……>
“老师,普渡为何?如何普渡?众生可普渡否?”突然,其中一名苦修者提问道。>
“为何如此问?”>
看着提问的是一名追随了自己许久的苦行者,多宝这次没有立即回答对方,而是反问起来,因为多宝察觉到了对方的内心动摇,>
面对多宝的询问,这名苦修者没有隐瞒,而是将自己前日听道的消息,对多宝说了出来。>
原来。>
这名苦修者之所以动摇,是因为这几日听闻,自己曾经传道的过地方,在自己离去后不久,又再次因为其他的情况,变成了以前的模样。>
“普渡在心亦再行,在己亦在人。”>
“心有普渡之愿,当行之,有普渡之心,当持之,而普渡之人亦是如此,若无恒心,不践行其道,何以渡,何以成功。”>
“谢老师解惑,弟子已明白。”听的多宝的回答,对方所有所思,随即再次朝多宝行礼道。>
就在这时。>
“多宝师兄?”>
“可曾想过,将这些道理整理成册啊。”一直安心听道的地藏突然开口,劝说多宝将自己所悟到的道理整理成一册经书。>
“这?”>
“请尊者/老师,成全。”在多宝迟疑之时,一旁听道的众人,经由地藏的提醒,全部齐齐叩首,恳求多宝。>
“多宝师兄你看,这不仅是我想法,也是他们的。”>
看着还在犹豫的多宝,地藏再次劝说道:“师兄有普渡之心,众生亦有普渡之愿,师兄该成全他们,亦成全自己。”>
“好。”>
见状。>
多宝也不再迟疑,随即便决定将自己所悟到的道理,整理与讲解,然后编辑成册,传授给众人。>
说做就做。>
随即多宝便令人前往城邦领主之处,将自己希望搭建一处高台,宣讲大乘之法的事情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