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殿外盥洗,净手后面容恭敬,平心静气,依次缓步走上石阶,自左门进殿。>
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佛,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塑像,相貌凛然,威严肃穆。>
先上过香后,众女眷依序跪于软垫之上,虔诚祝祷并叩头参拜。>
柳湘莲和贾琏二人在殿门口等待,一者四下欣赏,一者百无聊赖。>
不到半盏茶时间,拜毕,众女眷出殿,接着便被引至客舍拜见北静郡王和太妃。>
柳湘莲和贾琏均不想进去拜会,借口今日王妃也在,不便入内,目送众女眷进去后,寻了间静室休息等候。>
不料,二人刚落座,茶都还没来得上呢,便有王府内监过来告知,说太妃请他们二人进去。>
贾琏起身,柳湘莲也站起来,相视一笑,俱感无奈,随同王府内监往客舍走去。>
到了院中又站在客厅前的石阶下等候,先由内监入内禀告。>
此时恰听屋内有人笑说道:“久闻贵府有位衔宝而诞者,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如‘宝’似‘玉’!”>
声音清越,说话的必是少年,又不急不缓,字正腔圆,想来性情稳重。>
随即响起贾母的声音:“殿下过誉,小儿辈哪堪承受?见笑了。”>
话说的谦逊,然则谁听不出其中欢喜之意?>
柳湘莲暗道,原来刚刚说话的就是北静郡王水溶,声音倒是好听。>
熙朝开国武勋首推“四王八公”,公爵以贾家为首,一门二公,王爵则以北静王府为首。因初代北静王战功最高,爵位世袭时并未递减,故水溶得以承袭王爵。不过他年纪尚幼,暂无实职。>
柳湘莲忽想起蒋玉菡来,做官后二人交往渐少,如今“琪官”盛名著于神京,已然“驰名天下”,也不知水溶同他会过了没有?在书中他们可是交情匪浅。>
正想着,却听贾琏鼻中发出冷哼,口中念叨一句:“金玉其外!”>
这话说的自然是宝玉,并不介意被身侧的柳湘莲听到。>
很快内监出来请入,二人随之入内。>
因是寺院客舍,客厅内装饰淡雅整洁,不尚奢华。正中并列两把高背椅子,中间隔着方桌。以柳湘莲角度观之,左为贾母,右边是位三十多岁的贵妇,容貌典雅,气度不凡,妆容衣衫均显素淡。右侧首位坐着一个少年,身着蟒袍,仪容秀美,不过十五六岁年纪。>
少年是北静郡王水溶,妇人是北静王府太妃。>
柳湘莲心下恍然,怪不得贾母得坐尊位,一者两家世交,情谊匪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二者贾母辈分高于太妃,故得此优待。>
王夫人、薛姨妈陪坐贾母一侧下位,凤姐在贾母身后侍立,并不见李纨、秦可卿和众姐妹。>
见二人进来,贾母当即说道:“琏儿、二郎,还不速速拜见太妃和北静郡王。”>
二人不敢耽搁,连忙疾步趋近,并列齐向太妃跪拜行礼,口中道:“恭祝太妃万福金安!”>
不待礼毕,太妃便含笑说道:“快快免礼,起来罢。”>
二人起身后,转身又向北静郡王水溶行礼。>
这就是柳湘莲不愿进来拜见的原因——等级森严,动辄下跪,即便他位列三品也不得免除。>
水溶适才正欲询问那块儿天生之玉,希望一观,恰巧二人进来,只得住口。>
他少年心性,况素性谦和,不为官俗国体所缚,见二人欲行参拜大礼,忙起身抬手虚扶,面带浅淡笑容,清声说道:“今日私室相见,两位世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