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王不必担心,过几天等他们商量好如何分赃之事,自然会出城与我军决战的!”>
刘基听完,送了一口气,然后嗤笑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
正如法正所料,孙绍、公孙恭此时正在许昌城内和程昱商议战后的势力划分。>
伪齐和伪燕颇有些坐地起价的意思。>
孙绍向秦国提出要求,待战胜楚军后,齐国要拿下整个徐州,和兖州济北、泰山、鲁三郡,及豫州沛、谯二郡,还有冀州清河、阳平二郡的土地!>
伪燕公孙恭也提出要求,向秦国索要中山、常山、河间、巨鹿等郡的太守之位!>
二者索要的地盘有部分在秦国的统辖范围,有部分则在楚国和袁氏手中,但这都不妨碍两国向秦国提要求,毕竟天子这块橡皮章在秦国手中,该利用的时候还是要利用起来。>
对于两国提出的蛮横要求,作为秦国在关东的主事人,程昱不得不和伪齐、伪燕据理力争。>
在经过数天的扯皮后,三方终于就战后的地盘划分做好了约定。>
程昱的努力为秦国保住了基本的体面,至少属于秦国实控范围内的地盘,不会因为孙氏和公孙氏的趁火打劫而遭受损失。>
敲定了这件事情,联军也终于有机会回头想一想该如何击退楚军。>
许昌城内开办的会议上,程昱的意思是和楚军再耗一耗。>
虽说秦国如今已经疲弊至极,但反正再烂也就这样了,许昌城内的粮食还够秦军吃上一年半载,多耗一耗楚军,对秦齐燕三国来说都有好处。>
程昱的计策确实不错,但伪齐和伪燕那边的实际情况却不允许。>
秦军有许昌城内的存粮可以吃,伪齐和伪燕却没有太多的可供粮草消耗。>
所以孙绍和公孙恭一致反对程昱的提议,并表示要在近期择日与楚军决胜。>
最后,三方经过商量,决定将决战日期放在五月二十日这天。>
联军向楚王刘基发去战书,刘基当即答应下来。>
战书下达,双方紧锣密鼓地进行备战。>
决战所需的粮草、兵甲、弓箭弩矢等辎重器械被分配到各军将士手中。>
刘基也在中军大帐与法正、刘晔等谋士商讨着作战计划。>
许昌之战的人数规模将在二十万以上。>
刘基需要指挥的军队人数不下十万,不提前分划好作战指令是不行的。>
毕竟你不能指望在没有现代通讯设备的情况下,能够如臂使指般指挥十万大军。>
十万兵马在平原上展开的话,光是战线长度就可以达到二三十里,快马传令一个来回就得一两刻钟,等主帅得到消息再做出反应,战机早就错过了!>
所以刘基决定将麾下兵马分作三部。>
以横野将军吕蒙为左都督,督周鲂、贺齐、潘璋、骆统、成当、宋定等六部兵马,共两万余人。>
镇远将军陆逊为右都督,督留赞、刘阿、张霸、谢承、顾徽、张温等十部兵马,约三万人。>
刘基则坐镇中军,亲自指挥张英、甘宁、全琮、太史亨、黄忠、魏延、于麋等部主力三万人作战。>
到了五月二十日这天,楚军从数十里连营中陆续走出,在长达二十里的战线上列好阵势。>
秦齐燕三国联军也早早走出许昌城。>
联军按照国别同样分为三部,其左军为伪齐孙绍部七万人,右军为伪燕公孙恭部三万人,中军当然是逆秦程昱部两万余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