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为赶工一个小订单,仅50个零件,他带着全部的三名活计,连干三天四夜,订单快完活时,一榔头捶在手上。>
肉绽骨裂!>
只能截掉。>
李建昆听得感慨万千,这样的人不发财,那真是老天瞎了眼。>
信息收集到位后,他合上笔记本,道:“照片有的吧,给我一张,到时印书上。”>
郭大明惊诧,“我的照片还能印在书上?!”>
“嗯。”>
县印刷局有这个工艺,不用白不用。>
豁!>
这一下,可把老郭同志搞振奋了!>
“小同志,您等等哈,我回家拿,马上回家拿!那谁,小兵小兵,过来帮忙招待下。”>
老郭同志屁颠离开,半小时后,才气喘吁吁跑回。>
带回一张他如果不说,李建昆百分之百以为是他儿子的照片。>
郭大明挠着脑壳,颇不好意思道:“年轻那会照的,看着精神点,现在太丑了,印书上不太好。”>
老同志还挺讲究。>
得,随你高兴。>
“无妨。”>
李建昆笑着接过。>
“小李同志,这出书要钱吧?可不敢让您和县里破费啊!我也不知道要花多少,我赞助个一千,您看成吗?”>
咕咚!>
李建昆咽了抹口水,大叔,没得跑!你确实是全县首富。>
“要不够您说话?我加!”>
有钱人的追求,跟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普通人,常会看到某些不可理喻的新闻——>
某富豪为啥啥玩意,一掷千金。>
总有些傻子笑他们真傻。>
“不不不,够了够了。”>
咱也不能太黑啊。>
郭大明扯开抽屉,薅出一沓大团结,双手呈到李建昆面前,一副感激无以言表的模样。>
不管怎么说,这个年代终究是纯真的。>
李建昆笑纳了,你瞧,半点不需要他旁敲侧击。>
----------------->
近海口公社。>
天有些阴沉,海风呼啸,耳边很有节奏的传来唰啊唰啊的声音。>
李建昆眼前不远处,便是大海,此时站在一道海塘岸埂子上,捧着笔记本做记录。>
所谓海塘,即用海水灌溉的池塘。>
接受采访的人,叫杨德州,望海县青蟹养殖第一人。>
周遭这四块上百亩海塘,都是他承包养殖的,也是他一手修造起来的。>
“哎,那时苦啊,这还是片荒地,哪有什么塘,我们兄弟几个,一担一担土,一桶一桶水,花了好几年功夫,才慢慢弄起来。>
“公社其他人都说我们傻,累嘛比谁都累,工分挣不到工分,家里穷得叮当响。>
“喏,就那些家伙。”>
杨德州说着,指向右侧,那里正在挖一口新塘,寒冬腊月的,一伙几十个劳动力,扎起裤腿,泡在泥水里,卖力干活。>
“呵,可现在他们,都指着我挣个过年费!”>
刚还老实巴交的大叔,这会脸上透着股傲气,以及一种扬眉吐气的畅快。>
李建昆隐约还感受到些许报复心态,不禁暗叹口气。>
“小李同志,你可得把我写好点。”>
杨德州边说着,边穿上带过来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