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多是临时凑起来的青壮牧民。>
他们缺乏面对大战的经验,连明军一个冲锋都扛不住……>
缴获的蒙古各部财产还真不少,除了牛羊帐篷、粮草辎重等。>
还有大量过冬的熏肉、腊肉等等,足够大军再吃上三个月的。>
最重要是那些马匹,稍微训练就能成为上好的战马,极大了补充了明军的实力。>
看到明军的伤亡,朱慈烺并不意外,阵亡的骑兵一三十多人,重伤者两百多人,轻伤五百多人。>
伤亡比例如此之大,当然是火器的功劳,很多时候都是明军在追杀溃兵。>
这种情况下,让明军出现大规模伤亡几乎没有可能。>
收容将士遗体,救治重伤士兵,这些自然不用朱慈烺再去安排。>
明军中早已形成了一系列详细的规则条例,皆是从重抚恤。>
当天晚上,军营处处亮着篝火,一群能歌善舞的蒙古女子结伴欢跳。>
说来很奇怪,这些蒙古女人居然无人反抗,很难从她们脸上看出亡国的伤感。>
那些老弱和孩子们则在一边将死伤的蒙古战马剥皮剁肉,还有健壮的牛羊,源源不断提供给庆功的明军各营。>
营地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明军各营敞开了耍,宣泄着这些日子的烦躁。>
被俘的各部,几乎已经没有多少青壮了,不是战死就是丢下老婆孩子各自逃命了。>
神武元年,十一月一日,洮儿河边,山清水秀,清晨的太阳缓缓爬起。>
明军阵亡将士的安葬仪式在此举行,随着低沉的号鼓声中,所有阵亡将士集体以军令下葬,埋在这这片依山傍水之地。>
当日午后,明军穿上蒙古人的皮毛等物做成的御寒衣服。>
进入冬季,天气渐渐变冷,冰凉的铠甲容易让士兵受凉,眼下药品缺乏,千万不能被冻坏。>
为了彻底稳定和统治蒙古,朱慈烺准备在漠南建立几座城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主要用于蒙古各部之间的贸易站点,让蒙古各部可以与关内进行茶马贸易。>
茶马互市等贸易,是极为有效的治边政策,可以维护边境的稳定。>
既然大明已经收复蒙古,以后绝不会让他们挨饿,能吃饱饭肯定没有人去造反,更利于统治。>
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的优势就是炼铁技术以及国力,冶铁技术让大明甲坚兵利。>
所以大明对周边虎视眈眈的民族都是贸易限制的,目的就是不让蒙古获得足够的军用物资来威胁大明。>
但蒙古已经被打残,以后军队都控制在朝廷手中,没有必要再限制他们对生产工具的使用。>
没有足够的粮食,导致蒙古入侵规模和次数大打折扣,这些都是以往大明限制互市的根本原因。>
在距离明军营地一百多里的地方,多铎带着一千两百多建奴正在向北逃窜,一路上他们没有遇到一个人。>
回头向身后张望一阵子,镶白旗甲喇额真罗什对多铎说道:>
“主子,身后并无追兵,可以找地方休息一阵子,一直这样跑下去战马都吃不消……”>
多铎看到前方一片小树林,于是点点头:>
“安全起见,去前方树林休息!”>
在喀尔喀和孔友德分兵后,三千多镶白旗只剩下一千二百多人。>
他们本来想在喀尔喀换马,但明军追的太快,多铎担心被围,趁着双方大战,他立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