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写着杨小涛亲启。>
接过信件,杨小涛走到书房打开灯,看笔记应该是老金同志的。>
撕开信封,里面掉出来一摞纸。>
杨小涛打开。>
第一页上是老金同志对杨小涛的表现很满意,然后说了自己跟崔女士都很好,让他们有空带着孩子去沪上云云的。>
后面则是杨小涛拜托他的事情。>
调查此次来四九城的研究人员。>
这种事杨小涛不会大张旗鼓的做,只能让最亲近的人来。>
现在看来,老金同志完美的完成任务了。>
随后杨小涛便看着后面的资料。>
杨小涛记忆力很好,晚上见过的人,都能记住名字跟大体的相貌。>
老金同志调查的比较全面,几乎来的人都有了解。>
每个人后面,老金都会写上对方的基本信息。>
然后又给出自己的评价。>
杨小涛就看到王光美后面老金的评价。>
一名非常更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有点恃才傲物,沟通方面欠佳。>
背景干净,是个可以放心使用的人才。>
对于老金的评价,杨小涛觉得很中肯。>
王光美的傲是来自于本身的‘优秀’,当遇到比他更优秀的人,这份傲就变得被围起来。>
自然不会存在沟通问题。>
杨小涛将老金送来的所有资料都看了一遍,上面人的评价大部分都是正面的。>
只有两个人的出身让杨小涛分外注意。>
他们都有去合众国留学的经历,而且本身的成分比较复杂,老金信里也说了,要重点关注。>
杨小涛将这两人记在心中,打算抽空跟徐远山碰一下。>
防患未然,没事最好。>
第二天早上。>
杨小涛出门的时候碰到准备上班的余则成。>
两人并肩出了大门,杨小涛将郝平川的到来,还有沪上的动作说了下。>
对于这种钓鱼式的行动,余则成明显更有经验。>
得知后,直接坐着杨小涛的车来到机械厂,找到了郝平川。>
两人在办公室里聊了好久,期间还跟沪上的郑朝阳打了电话。>
最后余则成兴冲冲的离开机械厂,连中午饭都没吃。>
不过,中午过后,郝平川就跟在张冠宇身边,学习态度十分诚恳。>
这让机械厂的人感到诧异。>
尤其是张冠宇这段时间对飞机设计十分入迷,隔三差五的就去找杨小涛请教,这种上进心可是被众多人员看在眼里的。>
现在身边又跟了一个大块头,据说还是沪上来的人,众人看向张冠宇的眼光更加好奇了。>
至于张冠宇本人则是觉得难为情。>
毕竟这身边到哪都跟着一个人,总感觉怪怪的。>
尤其是这个大块头冷不丁的朝他笑笑,更是渗人。>
中午吃过饭,杨小涛在办公室里给沪上老金打了电话,说衣服信件已经收到,也做了相应的安排。>
老金听了很是得意,再次说了,让他们领着孩子去沪上。>
杨小涛也说让两人抽空来四九城。>
挂断电话后,杨小涛就去了一车间,查看发动机的制造情况。>
眼下除了燃烧室的部分重要部件,其他部件都做的差不多了,可以说,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收尾环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