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足,因此而致使物价如同过山车似的剧烈波动,如此情形下,货币经济自然也就难以为继,只能退回到以物易物的自然经济。>
所以,就算各路诸侯想发展经济,他们也没有任何法子,但凉州军已经控制住了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广大地域,尽管有些地方的控制力还不够强,但基本上已经稳定了下来,而这就是稳定货币功能的基础。>
凉州军手里有铜钱,成了这个时代的最为富有的一群人,他们也成了百姓可以赚取钱财的一个群体,哪里驻扎的凉州军多些,哪里的市面上就更为繁荣一些。>
除了凉州军手里有钱财外,雒阳还是几十万凉州军的物资供应基地,并州的棉花、花椒,汉中郡的草药、生姜,河东郡的盐巴,并州的皮草、牛羊,南阳郡的生铁,青兖豫徐的粮食……各地的原材料几乎都向雒阳聚集,而这些原材料进入雒阳后,由雒阳武库工匠、水衡都尉所属工匠进行加工,一部分变成几十万兵卒的军事物资,一部分变成各地董字号店铺向百姓赊欠的生产生活工具。>
在董虎投入海量财富刺激下,雒阳仅用了六年时间就变成了天下最大的工业基地,即便是猫冬时节的寒冬,城内依然人流如织,唯一显得清冷些的就是南北皇宫和董府。>
除了第一日前来雒阳时,荀彧与董虎见了一面,之后的数日他就没有主动跑去董府,而是流连于雒阳各个街市,与普通人一样进入各个店铺,兴致来了还会与店家攀谈许久。>
一连数日,荀彧往来各个街道,还别说,他还真遇到了几个旧相识,诸如原司徒崔烈的儿子崔钧。>
崔烈跟随着刘协跑去了襄阳,之后又前往了成都,从成都传来的消息来看,刘协对他还算不错,竟然做了九卿,也就是审理案件的大理寺卿。>
崔钧虽然与董虎有些关系,但他的老子成了朝廷的大理寺卿,所以他在六部只是在礼部担任一小吏,平日里也显得很是低调。>
董虎对崔钧还是很看重的,也知道世家子弟的效忠多个势力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他老爹毕竟跟着朝廷跑了,若是同辈子弟也就罢了,可他与崔烈是父子,内阁对他有些忧虑也是正常的事情。为了他的事情,董虎私下里还专门询问过他的心意。>
私下里询问,不是因为董虎担心他会危害到凉州军利益,仅他在乱世中能够拒绝刘备,不仅甘心做个山村野夫,更未主动跑去许昌投靠刘协或曹操,就已经说明了他不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也不想掺和天下纷争,董虎自然也没有理由去戒备这样的人。>
与猜测的一样,崔钧拒绝了董虎重用的建议,心甘情愿做了一员小吏,平日里也极为低调,低调的很容易让人忽视。>
荀彧不是巧遇到崔钧,而是崔钧主动寻到的他,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知道父亲崔烈的近况,在两人见面之后,他就第一时间来寻到了阎忠,把这件事情老老实实告知了一遍,为了此事阎忠又亲自跑到董府解释,董虎却对此不怎么在意,他很清楚崔钧是怎样性子的人,不仅没有禁止崔钧与荀彧交往,反而还有鼓励的意味。>
大国就要有大国的心胸,既然信任崔钧不会做出有损凉州军的事情,又何必对他太过限制?而且他与荀彧交往后,就算影响不到荀彧的心志,也可能因两人的关系而间接影响到成都朝廷上一些文武的态度,毕竟谁都需要一条后路不是?>
董虎不怎么在意,锦衣卫却极为紧张,每日里都有探子跟着一群成都使者,唯恐他们做出什么坏事似的。>
两名如同儒雅文士像是低声说着什么,一路有说有笑登上二楼,两人也不用低头哈腰的伙计招呼,其中一人用手指了指临窗的一处座椅。>
“那里风景不错,就那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