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三定律,人多打人少的,人多的胜;输出面大的打输出面小的,输出面大的胜;密集打稀疏,密集的胜。>
本就兵力不足,财力不足,人丁不足,还要分散兵力,增加百姓的负担进行四面战争,长时间的军事高压下,无论是底层百姓,还是上层的各个家族,或是军中将领、兵卒,必然会越来越不堪忍受,厌战情绪也会越积越多,如此也就不奇怪吴军能够轻易偷袭得手,在杀死关羽之后,几乎顺理成章的获得了荆州之地,同样的,仅数千魏军作死一般钻入了成都腹心,阿斗就选择了投降。>
若依照常理,这么轻松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就算荆州主将关羽死了,荆州那么大,地形那么复杂,各城拼死抵抗就是不降,吴军就算打上三年都别想真正霸占荆州,同理,益州也是如此,川蜀百姓性子倔强,真若抵抗起来,就算十万魏军跑到成都城下也休想轻易获胜,就算拿下了成都,十年之内也休想让川蜀百姓低头臣服。>
历史上川蜀发生过数次大屠杀,还不是因为川蜀的抵抗极为激烈?可若是川蜀百姓自己厌恶了当地政权,也就成了阿斗的情形。>
董虎不认为阿斗真的白痴而轻易投降,很大的原因是下面的文武已经躺平了,不愿意再继续这么耗下去,至于几个激进不愿投降的大臣……任何王朝破灭时都有这样的人,但真正能决定最后走向的却是大多数文武官吏们的态度和选择。>
蜀汉多线耗光了川蜀和荆州的战争潜力,长时间的战争也造成了民困兵乏,除了让更多汉民死于战乱外,并无多少益处,如此一来,还不如舍弃荆州之地,让东吴来牵制曹魏,蜀汉老老实实集中兵力杀入关中,夺下关中后再慢慢与东吴夹击中原之地的曹魏,如此还有一线成功的可能性,然而实力最弱的蜀汉却在襄阳、汉中、陇西承受了曹魏的全部压力,而东吴却在背后休养生息,一统江南交州全境。>
赤壁之战时,两弱联手战一强,然而在刘备入主益州后,实则成了蜀汉一弱战曹魏一强,而东吴不仅在背后看哈哈,而且还俩眼溜圆盯着荆州的背后,如此情形下,蜀汉又能支撑几时?又岂有不败之理?>
董虎不认可诸葛亮的战略,而且他还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权臣,几乎任何事情都需要亲自处理,忠心是忠心,但却不是董虎想要的人才。>
庞统与诸葛亮的战略上有很大的相同处,但这样的战略并不被董虎认可,可庞统在数学方面颇有建树,他更愿意浑小子能成为数学家,而不是整日想着如何算计他人……>
面对妻子的疑惑,董虎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脑中高速闪过卧龙雏凤的“往事”后,将女人抱在怀里苦笑轻叹。>
“庞统脑子很是好使,有成为顶级谋士、名臣的潜力,只是他的性子倔强,易于与他人起了冲突,再加上人丑性子傲,若无意外,他注定不会有太好的结局,但却可以成为儿子的伴读……”>
说着,董虎又苦笑一声。>
“其实咱心下更愿意他成为一个数学家,他在数字方面天赋异禀,若能好好培养,日后必成大器,对帝国未来的繁荣和发展不可轻忽。”>
“怎么说呢……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战争改变不了世界,你我就算建立一个帝国,也不是在根本上改变世界,只不过将破碎的十三州统一了起来,即便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兴盛了,也没有真正改变这个世界,但科学可以!”>
“科学可以彻底改变这个世界,诸如现在的麦子只能一亩地产出三石粮食,然而通过技术改良种子,通过科学制造出一些增产肥料,一亩麦子就可以产出七石粮,原本的一年一季粮也可以一年种出两季粮食,只要科技达到一定的高度,咱们就能制造出高产肥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