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可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袁绍、公孙瓒联合在了一起,曹操与孙策是不是也可以联合在一起?>
发生了幽冀联军之事后,董虎也不敢肯定了,所以他在临离开淮南之前与孙策见一面,顺便再把不怎么安分守己的陈宫带走,先斩去孙策一臂再说。>
与贾诩、田丰、许攸、阎象、杨弘等人一样,陈宫同样是这个时代的顶级谋士,但陈宫与他们是不同类型的谋士。>
陈宫明明可以选择其他人,偏偏却选择了吕布,仅凭此就可知他是如何的异类,也正因选择了谁都不愿搭理的吕布,他也顺利成了吕布身边第一谋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些人会循规蹈矩,一步步凭借自身的才能、名望达到人生巅峰,但也有些人不是循规蹈矩的人,他们会利用一些手段而跳跃似的达到人生巅峰,而陈宫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不是个依照常理行事的人,在吕布面临困境之时,陈宫的计策也屡屡奏效,但这是天下争霸之时,对于一个以“稳”为本的帝国而言,这一类人身居高位往往是一场灾难,因为他们总是想着绕过规矩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一旦绕过了规矩,事实上就是在破坏稳定天下的根基,毕竟你能这么玩,别人自然也可以。>
但不可否认的是,陈宫确实是顶级谋士,也是可以在困境中能够破局的人,但这不是董虎特别在意的地方,对于他来说,阴谋诡计在强横的实力年前不堪一击,之所以说服陈宫,目的还是为了制衡孙策,因为孙策手里的数万兵马,有一半是吕布死后的遗产,孙策在对待吕布遗产的时候,肯定会自觉不自觉进行打压吕布原有的手下将领,而那些将领也会本能的聚集在陈宫身边,可现在董虎直接带走了陈宫,而没有将那些将领带走,如此就会造成一个局面,就是那些将领的日子更加艰难,如此一来,孙策身边就相当于埋下了一颗雷,而陈宫就是这颗雷的引线。>
董虎臣服了陈宫,手中也就拿住了可以引爆炸雷的引线,就算孙策与曹操联合在了一起,他也掌握了主动权。>
陈宫低头臣服了,成了董虎身边一名长使,一行数千骑直接返回寿春,在短暂休整了两日后,董虎带着长长队伍渡过淮河,脚步不停一路向北……>
南下进入淮南三郡时,董虎身边仅带着一人双骑的三千铁骑,离开时,身边的队伍扩大了近倍,扩大的兵卒主要是淮南军“都尉”以上的将领。>
都尉就是都尉,本来是不用加了引号的,但汉兵的规矩是战时征募战后解散,太平时节的都尉只有五百兵马的编制,可战时却能统领千军万马,而官职依然是都尉,之所以加了引号,是因为此时是天下大乱,淮南军的十余万兵马已经征募了一年有余,如此长时间的保持一二十万兵马,统领五百兵马的将领,就算不是都尉也成了都尉,尤其是淮南军大小将领都不愿意解散兵马情况下。>
统领五百兵卒的将领已经不算是小了,他们大多都是一些宗帅、渠帅、小头领什么的,让他们继续留在淮南军当中,淮南军就始终是一堆散沙,心思太多,正因这个原因,但凡是统领五百人以上的将领也被董虎扣押在身边,成了亲随军一员。>
董虎是傻大胆,在凉州击败阎行时,他的身边就有一支脑门上有烙印的羌人亲随,而他们就是俘虏的羌人将领,中平元年黄巾军造反时,俘虏的二三十万黄巾军也是这么处置的,过万大小渠帅、头领被盖了大印,全都扣押在身边充当亲随,直至他们学会了军中规矩。>
把烙了字的羌人、黄巾军、淮南军各级将领放在身边,看似很危险,事实并不是如此,一者董虎身边始终都有一支忠心耿耿的三千重甲骑在旁,平日里重甲骑会教他们如何遵守规矩,二者是他们的前途,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