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孙坚还是主动开口。>
若是寻常人,或许对此并不在意,可陈宫是这个时代的顶级谋士,又怎能看不出孙策想要做什么?>
孙策不想背负不忠不义的名声,如此就需要有一个人来替他背黑锅,就算有人质疑他造反什么的,也可以说成是被陈宫蛊惑的,甚至将他一刀砍了也算正常,谁让陈宫是吕布的跟班呢?可陈宫偏偏就是不上当,认为投靠袁胤更加稳妥。>
他陈宫倒是稳妥了,可孙策愿意吗?>
陈登、周昂身死的那一刻,袁胤就将他与纪灵划上了等号,纪灵的麻烦还没解决呢,孙坚若是跑到寿春,他的兵马也一定会被全部没收掉,继续让他变成无兵无将的窘境,孙策当然不会如此愚蠢。>
可陈宫就是不上当!>
无奈之下,孙策自己单干,也最终决定了要对纪灵突然袭击,可还没等他动手呢,探子来报,董虎带着三千骑已经渡过了淮河……>
孙策怕就怕董虎趁着他虚弱时突然动手,可河北之战在即,他们更多的认为董虎会亲自坐镇北方,事实上他们没有想错,董虎确实没想着南下再入广陵郡,可他孙策不是战败了吗?>
许攸需要回返邺城劝说田丰,而这需要时间,想要寻到合适的理由脱身也不容易,董虎也不得不亲自南下解决淮南三郡的危机……其实就是董虎担心纪灵死了,担心孙策霸占了九江郡、庐江郡后,刀子不是向南,而是冲着他董虎。>
这绝不是董虎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他要适当的解决掉这个隐忧,让包括孙策在内的淮南军的战略方向不会从江南转移到中原,至于孙策能不能反叛成功……作为这个时代的宠儿,想来是可以击败淮南军的。>
孙策收到探子的紧急信件后,原有的计划也不得不暂停了下来,甚至亲自带着一万兵马跑到高邮县,唯恐董虎突然拿下堵住道路的重要关隘。>
广陵郡的气氛也一下子紧张起来,然而董虎却没有感受到半分紧张。>
董越没想到董虎会前来淮阴县,他早早的带着人十里迎接……>
“袁绍、公孙瓒难道败了?”>
董越有些疑惑不解,董虎微笑摇头。>
“敌我双方暂时还没有开打,但他们在气势上已经落了下风,否则他也不会让许攸跑去昌邑县……”>
董虎把事情稍微说了一遍,听了一干将领们全面面相觑,这还没开打呢,幽冀联军足有三十万之多,袁绍怎么就……就如此愚蠢呢?>
众人有些无语,但还是人人点头赞同……>
“呵呵……”>
“两军相争,争的就是三军士气,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二鼓、三鼓”对战场上的兵卒有很大的鼓舞士气作用,但也不绝对,战鼓的鼓舞士气的作用越大,军队可能越是不堪一击,而百战精兵则不需要战鼓的鼓舞,因为对于精锐战士们来说,每一次战斗都是一场生死,只有杀死敌人他们才有资格继续活下去,有无战鼓都是如此。>
战鼓的作用与草原的号角一样,只是一种催促兵卒奋勇厮杀号令,进攻号令想起后,兵卒会本能摒弃一些杂念,会暂时的忘记恐慌、害怕等负面情绪,但若战鼓没能让兵卒发起进攻,这就已经说明了兵卒的恐慌、畏惧达到了一定程度,这样的兵卒即便冲杀上去也多是一触即溃,同理,若上层将领在进攻战鼓响起后没有下令兵卒进攻,也说明了将领丧失了获胜的信心,同样会让兵卒的负面情绪放大。>
在两军生死厮杀战场上,在面临真正生死之时,任何人都会紧张、恐惧,即便是百战精英战士也一样会紧张,负面情绪会达到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