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嗅觉灵敏,抓住这股风潮,喊出了‘抵制日货’的口号。于是乎原本只是知识青年的愤怒,转眼便扩散到了各个阶层。>
商人们不满于日货蚕食本土市场,民众不满于浪人横行霸道,于是乎风潮刮起,转眼便席卷整个津门。>
受此影响,关熙怡的生意更好了,每天忙活得脚不沾地。她抽出时间带着费景庭看了几处转租的铺面,可惜要么太贵,要么便是位置糟糕。>
费景庭倒是无所谓,他做玉石生意本意又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不赔钱而已。但关熙怡不这么想,她埋怨了费景庭好一通,看那架势似乎下了决心,一定要给费景庭找个人气旺的好铺面才算罢休。>
费景庭听之任之,说了些好话,便随便她折腾了。>
倪秋凤来过一次,抛了一番媚眼,拿了药丸便急匆匆走了,也不知她最近忙活些什么。>
转眼到了四月,这天闲来无事,费景庭感觉太和拳似乎到了关口,正要出去寻个武馆练习桩法,杨景林便带着随从,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上门了。>
“费仙长,多日不见,仙长风采更胜往昔呀。”杨邦子一张脸笑成了菊花,马屁不要钱一般拍了过来。>
“哦,杨厅长,你这太客气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费景庭与之寒暄了一番。杨邦子见火候差不多了,这才出声道:“费仙长,实不相瞒,这次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此番来访是有事相求。”>
“哦?你说吧。”>
“是这样……”杨景林沉吟着说了原委。>
这事儿还得从十多年前杨景林发迹说起,把持了津门警务,杨景林自然财源滚滚。初穷乍富,杨景林琢磨着不能将钱留在手里长毛,便动了买房置地的念头。>
他人面广,房子买了一套又一套,买到手便租出去,回头再用租金买新房。如此一来,手中资产自然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却说八年前,杨景林在津门老城买了一处四进的四合院。这四合院原本是李氏大宅,乃是早年间盐商李怀谷所建。>
据说这宅子邪性,几十年下来死了不少人。可杨景林却不信邪,看着这宅子便宜,便出手盘了下来。>
这宅子太大,里面修葺的很是漂亮,杨景林觉着分租出去不太划算,便放置在那里,坐等将来升值再转手售卖。>
到了今年初,有个跟着段总统的军头被免了职,跑到津门当寓公。杨景林与其还算相熟,便忽悠一番,将李氏大宅转售卖给了那军头。>
价钱不高,军头高高兴兴搬了进去。几个月间相安无事,可到了这个月,邪门的事儿一件接着一件。>
先是西厢房里半夜亮起了灯火,还隐隐有昆曲清唱之声传来;跟着便是婢女、下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奇死亡。那军头吓得赶忙从宅子里搬了出去,转头就找上了杨景林,吵嚷着非要杨景林退钱。>
四进的宅院,外带一个不小的侧花园,当初可是卖了足足十二万大洋,杨景林哪里舍得把钱再退回去?>
左右那军头只是个寓公,又能拿他杨景林怎么样?>
不想,两周前事情又有了变化,却是那军头的把兄弟得了直隶曹督军的赏识,升了旅长。听说把兄弟被人欺负,当即放出话来,这事儿如果杨景林不妥善解决,他就带着兵来跟杨景林讲道理。>
杨景林产业不少,算起来资产巨万,可那些都是不动产。近来局势动荡,房价翻着跟头下跌,这时候出手就等于赔本,杨景林自然不肯。>
恰好被费景庭整治了一遭,杨景林脸皮厚,自觉跟费仙长扯上了关系,先前一次送了不少东西,不过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