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五十一章 浙江实况(2/5)

第五百五十一章 浙江实况(2/5)

上一页家兄朱由校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的速度并不算快,但火车的平稳和玻璃窗给人提供了观赏风景的机会。

火车在前往张家口的旷野上缓慢行驶,朱由检和周素洁坐在窗边,眼中是无穷无尽的山。

从天启四年命令禁止大批砍伐树木,并且将一些需要打板子、鞭挞的刑罚换成种树后,大明北疆开始出现一些稀疏的树木和小树林。

这样的景象,从北虏被彻底驱赶到漠北后变得更多。

许许多多的城池都在光秃秃的城外种上许多小树苗,只是可惜由于这持续近十年的大旱,许多小树苗种下后根本无法存活。

当然,那是山西和陕西,宣府相比较这两地来说,稍微还是比较“潮湿”的。

从燕山引下的水被储存在了水库里,并根据当地情况时不时加大水流来保障当地百姓用水。

曾经光秃秃的河道两侧也长起了一些细小的小树,远处的一些山丘上更是因为一场春雨而长出了绿色的野草。

北方的气候从汉代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基本上都处于绿植不断退化的时期,但在眼下,朱由检将绿植稳定在了宣府一带。

近代还是沙地的塞罕坝,在这个时代还是草肥水美的草原,宣府经过恢复后,也与塞罕坝差不多。

不过,这并非在说大明的种树很成功,成功到已经征服沙尘暴,而是宣府、燕山的植树造林让京城遭遇风沙的可能变得更小了。

后世许多已经成为沙地的地方,在这个时代还是一片草原,

“爹,您说在这里种树,京城就不会有沙尘暴的事情是真的吗?”

朱慈烺端着汤圆一边吃一边好奇询问,这引得其它人也看向了朱由检。

对此,朱由检笑着解释起来了沙漠和沙地、草原、树林的关系,并引经据典的说明了北京沙尘暴由来的时间。

简单来说,北京城最早遭遇沙尘暴的时间是金国的贞元三年四月,也就是公元1155年5月前后。

当时的河北北部地区进入了一种“昏雾四塞,日无光”的状态,一共持续了十七天之久。

在这之前,河北北部并没有遭遇过什么沙尘暴,而在这之后,沙尘暴虽然时有出现,但也并不频繁。

只是进入元朝后,由于元朝在建设元大都时对北京周边地区森林的疯狂消耗,因此北京周边地区森林植被发生明显转折,数量骤减。

这样的消耗持续到了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从这个时候开始,北京地区开始经历每隔几年就有一次沙尘暴的苦楚。

这样的现象,一直到了洪武年间明朝收复北方,并且在关外建立军事卫所才得以遏制。

然而到了朱棣时期,由于北京皇宫的营造,致使京城周边树木再次遭遇打击,而北京城的沙尘暴也由此较之金、元两代更加严重。

朱棣之后,明朝的皇帝们继续大兴土木,而这其中砍伐最为疯狂的两个皇帝便是嘉靖和万历。

仅嘉靖一人,便从云贵等地运来了不下三万根大楠木。

作为主料的大楠木都需要三万根,那作为常规木料的其它树木更不用多说,因此京城周边的树木骤减到出城十余里都见不到一片树林。

权力无节制的取用带来的疯狂砍伐,甚至还影响到了明朝的边防安全。

隆庆年间,大臣庞尚鹏便上奏说,北京周边的蓟州和昌平一带因为嘉靖年间无节制砍伐导致“蹊径日通,险隘日夷”。

森林的消失,结果就是蒙古骑兵可长驱直入。

因此当时以高拱、张居正为首的内阁大臣也批准了庞尚鹏的奏疏,并且发动山西、北直隶的军民植树造林,以巩固边防。

尽管历经数年的植树造林,以及隆庆和议后的明蒙和平给京城带来了一片森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家兄朱由校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