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伦斯笑了笑,拿来一个莱顿瓶放在达朗贝尔以及所有观众的面前。>
他知道达朗贝尔有这个疑惑是很正常的,毕竟人类对电学的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没有任何进步的。>
一直到十八世纪中叶,能够储存静电荷的莱顿瓶被发明之后,对电学的研究才逐渐提上日程。>
到了将近二十年前,北美的富兰克林发现天上的雷电竟然能够给莱顿瓶进行充电,并由此进行了着名的风筝引雷实验,这才证明了天间的惊雷与摩擦产生的静电本质上是一种概念。>
因此,达朗贝尔一时间也很难接受,那一个个金属堆中蕴含的能量,竟然和雷云中的闪电、莱顿瓶中的电荷是同一种东西。>
而劳伦斯也不废话,直接将一个顶叶闭合的、没有充电的莱顿瓶展示在众人面前,而后用伏打电堆的导线轻触了一下莱顿瓶顶的铁球。>
在达朗贝尔怔怔地注视下,那莱顿瓶的顶叶在接触到导线的瞬间便互相排斥地张开>
这表明这个莱顿瓶已经被充上了电。>
这个小实验远不如刚刚那两个演示内容吸引眼球,甚至大多数观众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是在达朗贝尔以及那二十多名自然哲学家的眼中,那莱顿瓶里张开的顶叶却是比发光的玻璃球和被击穿的胸甲要震撼太多了。>
这只意味着一个事实——那层叠起来的金属堆里的能量本质上就是莱顿瓶中的电荷,也是那天边的惊雷。>
“我的天...”>
达朗贝尔院士直勾勾地盯着那尊莱顿瓶,感到脑袋轰的一下炸开,无数的思绪在大脑里横冲直撞,仿佛许多毫不相关的概念都建立起了彼此的联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动的电荷...电流...磁性...发光...电与磁”>
他仿佛看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自己眼前炸开,那门后是一片鲜有人涉足的无尽荒原,是自然哲学领域的一座新的大山。>
而眼前的这位劳伦斯·波拿巴,他却在人们还没有打开这扇大门的时候,就已经站在了荒原的尽头,站在了大山的顶巅。>
达朗贝尔院士可以肯定,这位科西嘉人对电学的研究已经超越了全法兰西乃至于全欧洲的学者。>
一想到这位开山鼻祖级别的人物竟然站在自己面前接受一场弹劾答辩,达朗贝尔院士瞬间觉得脸上一片滚烫,心中也翻腾起了无穷无尽的羞愧。>
“咳...”劳伦斯看着明显走神的达朗贝尔,轻声问道:>
“您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质询吗?”>
清醒过来的达朗贝尔院士却只是抬头再次看了一眼那充满电荷的莱顿瓶,久久没有发话。>
旁边的那位委员还以为是他们的主审忘记了提问的内容,连忙将那一长串的质询清单塞到了达朗贝尔手中。>
然而,在所有评审委员以及所有观众惊讶的注视下,只见达朗贝尔院士竟然看也不看地将手上的清单揉成了一团,旋即就当作废纸一样直接丢在了地上。>
一旁的那位委员吓了一跳,惊声问道:>
“达朗贝尔先生!您在做什么?后面还有好多问题...”>
“我们就不要在一位宗师面前显摆自己的愚昧了。”>
达朗贝尔摇了摇头,而后竟缓缓躬下了身子,语气沉重地说道:>
“波拿巴阁下,整个法兰西科学院以拥有您这样的学者而感到无上荣光,我也为向您举办这场愚蠢的答辩会而致歉,请您接受我的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