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郡之地,可要知道,楚国最为富庶的郢都周边,也不过才堪堪五郡而已,其麾下治民过千万,疆域辽阔,物产丰饶,更兼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向来便为诸国所垂涎。>
因此,这个条件,可以说是相当的优厚,甚至超出了骊陵君的预想。>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要么答应元武的条件,搏一个藩属诸侯的名头,以及三郡之地的基业,要么就继续留在长陵城中,蹉跎岁月,直到某天被楚帝的一纸诏书赐死。>
相较之下,前者虽然同样充满了未知与风险,甚至可能遭到千古骂名,却无疑要胜过后者太多,也更容易令人心生向往。>
正常而言,以骊陵君这种庶出皇子的身份地位,就算顺利归国,不遭受迫害,能够拿到几个县来作为食邑,便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数代过后,也就是一寻常贵族的封爵家系,哪里能比得上实封的诸侯王?>
想通了这一关节,骊陵君亦是感觉心中一定,知晓自己已然没有了别的选择,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尽力去完成元武所交代的任务,当下亦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深深地看了对方一眼,俯身叩首道:>
“楚人重诺,一诺千金,既已收下玺印,臣自然便不会再有任何的反悔。从今往后,熊悍愿附骥尾,共谋大事!只盼来日功成,陛下莫要忘了今日之诺。”>
“这是自然。”>
元武皇帝的脸上,终于流露出了几分笑意,虚扶了对方一把,和声道:>
“朕金口玉言,既出便无悔,你大可放心便是。朕还盼着你早日起事,成此大业,也好为你准备封王大典,共饮庆功之酒呢!”>
“多谢陛下!”>
骊陵君再度躬身一礼,只是这一回,他的神情与动作,都已变得无比坚定,整个人剑意勃发,如沉封多年的宝剑骤然出鞘,锋芒毕露,再无任何的迟疑与彷徨。>
元武皇帝见状,亦是暗自点了点头,对于骊陵君所表现出的心态与斗志感到满意。>
只有真正不甘于现状,有野心,有能力,也有一定把握能够搅动风云的人物,才能在接下来这场涉及两国战争与内政的大戏中,起到足够重要的作用,成为一枚关键的棋子。>
若只是一个废物,即便有着“楚国王子”的身份,也根本难以成事,反而只会成为拖累和破绽,平白坏了他好事。>
“楚地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带甲之士以百万计数,又有诸多修行宗门坐镇,即便国内生乱,想要从外部攻破,也绝非易事。”>
“不知陛下准备何时发兵,又以何人为将,从何处进攻?熊悍又需要做到哪一步,才算是完成了使命,可以迎来大秦的援军?”>
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骊陵君便不再浪费时间,他微微向前探身,很快便主动问起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以及自己需要承担的任务。>
“春里道路利于行军之时,我朝便会正式发兵,大秦十三侯中,将至少会有半数随军出征,由朕亲自统帅,兵分三路,攻伐楚国。”>
“你要做的,便是在这之前,尽可能多地联络楚境内的反对势力,许以重利,结为同盟,同时,再想法子散播谣言,挑动起楚帝与赵香妃一系,对那些门阀世家的打压与清洗,迫使他们不得不反,主动求助于你。”>
“如此,才能令你在最短的时间内,积蓄起足够的力量,里应外合,一举功成。”>
元武皇帝深深地看了骊陵君一眼,接着从袖中取出了一卷帛书,抛向了骊陵君:>
“这是皇后与朝中诸公为你归国所拟定的计划,你可以拿回去仔细参详一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