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人,装备4具掷弹筒。至于轻机枪连,这个是独立编制,简单说,一个机枪连有一百十人,十『挺』轻机枪。具体点说,一个连分为个排,一个排十人,其十个人为一个班,一个班配备一『挺』轻机枪,二十支左轮手枪。换言之,一个营就只有十『挺』轻机枪。之所以这么安排,主要是为了方便后勤运输,毕竟56机枪火力太猛,耗费子弹太过,而且用的子弹还不能与华2型步枪通用,要单独运输,所以才在一个营配备,属于营长直接指挥的部队。让李鸿章参观的,也主要就是机枪的火力,是刘长佑为了让他坚定对自家部队的信心。近距离参观过机枪的演示后,李鸿章相当震惊,听说每一个营都配备后,他果然对日本派遣军的信心增加了不少,同意了刘长佑的出兵计划。从这方面能看出来,李鸿章虽然不管军事,但在日本,还是他的权力最大,是否对某个势力开战,都是他说了算,但具体怎么打,他就不管了。不过,为了给自家出兵正名,所以李鸿章再次找来胜海舟,让胜海舟仿照之前雇佣四国联军的情况,以雇佣军的名义,“雇佣”了日本派遣军的一个师,然后开始第二次征讨长州藩的行动。对于出兵的人选,刘长佑自己是不能动的,所以他选了自己的嫡系部队,也就是刘坤一所带领的日本派遣军第一师。刘坤一比刘长佑小十二岁,但实际上却是刘长佑的同宗叔叔。当然了,由于地位不同,刘坤一肯定不会对刘长佑摆谱,平时都是刘坤一唯刘长佑马首是瞻。早年的时候,刘坤一就跟随刘长佑征战沙场,也是一员虎将,是楚勇的坚将领,后来刘长佑率部投奔帝**,刘坤一依旧紧跟刘长佑左右,直到后来刘长佑高升去国防部。才跟刘长佑分开。但是,当刘长佑组建日本派遣军的时候,就立刻把他这个同宗叔叔辈的手下给调了过来,来了个举贤不避亲,提拔他为第一师的师长,而其他师长人选也基本都是原先的楚勇将领。比如第二师的市长蒋益澧,第师的师长刘明灯,都是出自早年的楚勇。日本派遣军的个师其实实力相差不大,只不过刘坤一的作战经验最丰富。加上他的第一师驻扎地点是鹿儿岛港,跟长州藩的距离最近,且当地就有一支小舰队驻扎,所以才派他去。倒并不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同宗小叔叔。说起来,当初选第一师驻扎在鹿儿岛港,主要是从战略角度出发的,实际上自从远征军火烧鹿儿岛之后。那里基本就算是荒废了,幸存者也大都去了别的地方过活,比如樱岛。所以说。由于鹿儿岛本地十分荒凉,第一师过的日子是最苦的,当初也正因为这个地方最差,刘长佑才主动让给了第一师驻扎,毕竟刘坤一跟他的关系摆在那。能独立作战,还可以离开鹿儿岛这个破地方,刘坤一当然很高兴,也不废话,点齐人马,然后在东海舰队的第一小舰队的护送下,从驻扎地鹿儿岛港登船,直接杀向了山口城。登陆过程没什么困难,虽然山口城没有单独的海港,但也没有海岸炮台,因此大船不靠近海岸,然后用吃水浅的小沙船登陆是一点没有问题。由于行动迅速,加上事前也没声张,所以直到派遣军的第一师全部登陆完成,并且来到离山口城不过二十里的时候,山口城的守军才发现这支入侵军队。虽然一开始打了长州藩一个措手不及,但长州藩毕竟反应很快,迅速组织了一支千人的兵马开始对刘坤一的这支部队实行『骚』扰作战,但可惜效果不大不说,还让自己损失惨重。这除了与日本派遣军士兵的素质与装备有关,也跟刘坤一的安排有关。要知道,刘坤一带兵登陆山口城境内之后,根本就不管你怎么安排,也不管你多少人,就自顾自的把全军以营为单位分成一个个独立的战斗营,每一个营之间留够作战与反应空间,把辎重平分到不同的战斗营之间,然后这一个个的独立战斗营就这样首尾相连,全部以战斗队形的模式前进。可想而知,以这样的方式前进,行军速度自然快不起来,但却胜在四平八稳,再加上沿途多派探马,军又有大量的狼狗跟热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