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生收入就够咱们每年维修都江堰的花销啦。>
杨志善马上对陈宸刮目相看了,真不愧是赵玉林的老婆呐,这个挣钱的方法都想得出来。>
成都,赵玉林约了曹公和孟公和余大异一起登船去犍为的嘉阳新镇,老曹开森的很,就喜欢和赵玉林一起吃茶叙话,讨论家国大事。>
四个人围坐在一起,工部尚书余大异主动当了侍者,端茶送水的忙前忙后,他叫坐下一起吃茶,做了尚书的余大异还有点不适应呢。>
老曹笑呵呵叫坐下嘛,当年咱俩初到成都议事,还是玉林小哥发现大异就是个国之栋梁呐。>
大异赶紧诚惶诚恐的谢过老曹、谢过他和孟公栽培。>
赵玉林说都是同朝为百姓做事,别这么谦逊拘谨,反倒是生疏了。>
孟公颔首提点道:青年才俊的思路、想法更新更多,不要怕做错了,大胆去干,以后就是他们年轻人的天下啦。>
赵玉林笑呵呵叫品茶,品茶。>
一行人看过嘉阳镇的建设后认为进展很快,非常满意。特别是工部将火车的生产作坊新建在嘉阳后老曹乐了,认为嘉阳新镇有用不尽的煤炭,在嘉阳直接冶铁,铸造大件,用冶铁废渣和煤灰造土水泥非常便捷,直接做成成品能省下不少的运力。>
余大异陪着去参观新建的火车站,告诉他们铁路就快修通了。这次新修新市到嘉阳的铁路积累了不少经验,培训出一大批师傅级工匠,可以加快铁路的修造。>
赵玉林说:前些日子大理国提出要咱们帮忙把铁路修去昆明,方便两国的贸易往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大异说他正要讲这个事儿呐,虽然咱们积累了经验,制造出不少筑路工具、器械能加快铁路修造,但是要一口气把铁路修到昆明还不行,往南方走全是一座座的大山,山地河谷之间的高差太大需要绕行,那就不是一点点的距离了。>
他建议将铁路向成都延伸,先到嘉定,再到新津,越修越平坦,一年年谋划总能修通。>
老曹和孟公都是一脸的欢喜,连呼善呐,大善。咱们出成都就能坐上火车了。>
赵玉林却是连连摇头,众人都是一脸不解的看着他。>
他问:咱们修造铁路的目的是啥?是为了国家的建设需要。>
眼下咱们修铁路受到制约的瓶颈在哪里?>
余大异说:还不是精铁不够,从金沙江上的渡口镇倒是能挖到铁矿,冶炼的精铁还是玄铁级上品。但是金沙水急,行船太难。从渡口镇放船下来都是九死一生。>
赵玉林点点头说:问题就在这里,咱们为啥不把从新市到渡口镇的铁路修通,首先解决冶铁的需要,突破了钢铁冶炼的束缚后咱们就能加快铁路的修造。还怕成都人不能早日坐上火车?>
孟公赞许的看着他说:妙,还是哥儿深谋远虑,我等都只顾着好耍啦。>
老曹又是两个大善,他说咱们忘了,成都现在有水路通向四面八方,不用急于修铁路。>
赵玉林摆摆手说二位谦虚啦,他走进了小声讲:咱们将铁路修到大理国边境,大理人天天看着咱们巨龙飞驰的火车还不眼馋,萌生归入咱们新宋,一起坐火车逍遥的想法?>
三人立马大笑,老曹欢喜的说:这叫一举两得,大善呐。>
临走了,他将负责嘉阳修造的魏人生叫到身边说:干得不错,要准备承担更重的担子。>
小伙子干劲十足的给他保证完成任务。>
赵玉林十分满意,领着诸公登船南下,一路去考察穆家川,灵渠和广南西路。>
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