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的力量来对付伊朗舰队,即使打赢了,三艘航母恐怕也会有所损失。即使运气比较好。一艘航母都没沉,那么舰载机和物资的损耗也足够让这些航母暂时退出一线了。而剩余的三艘航母面对英国陆基航空兵,恐怕一周之内就会被打虚脱。按照意大利战争中的经验教训。一周激烈的空战损失300多架飞机是很正常的。即使把这个数量减到三分之一,也够德国海军受的。按照欧洲军事标准。损失三分之一的兵力后,就已经可以让这张部队失去战斗力了。如果再损失一艘航母的话。恐怕剩余的德国海军就要考虑退出战场了。
面对这种情况,德国海军的应对方式是在波斯湾南部沿海地区建立空军基地,以陆基空军对抗陆基空军,同时为了保证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派出的舰队和部署在地中海留守的舰队实施轮战。当一支舰队实力出现衰竭的征兆的时候,就果断拉回去修正。让另外一支舰队补充上。这样一来整个同盟国舰队被彻底调动起来,甚至于西班牙人的两艘中型舰队航空母舰也被“征用”。虽然他们不会进入一线战场,但是也被作为护航战舰和飞机运输舰来承担二线任务。至此,整个同盟国的战争机器被最终调动起来。
同盟国磨刀霍霍的时候,华夏和协约国自然也不会闲着。在同盟国整合自己的力量的同时,华夏和协约国也在盘算着手中的本钱,以决定在未来的战争中,各国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从总体上看,我们的陆军和对方差距并不算太大,虽然对方数量上会有较大优势。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奥匈帝**队和土耳其军队,前者在欧洲只能算是2流。而后者在欧洲连2流都算不上。真正有威胁的是南线的德军。为了减少贵国和英**队在南线的压力,华夏陆军可以在战争之初向基尔库克方向发动攻击来牵制对手的兵力。但是我们这样做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除了英国位于伊朗东南部的空军之外,剩余的空军必须有一个机构统一负责指挥。”面对美国特使马歇尔和英国特使丘吉尔,徐杰开出了自己的价码。
徐杰做出这个承诺可不仅仅是为了分担美英的压力,而是基于华夏在伊朗的战略目的制定的。华夏在伊朗的一切行动都以保住伊朗北部地区为中心。那么想要让德国人低头的话就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打疼对方,让对方认识到这是一块硬骨头!而打疼对方单靠被动防御是不行的,伊朗领土太大,而华夏和伊朗的部队数量太少,不可能处处严密设防。被动的防御最终会被高机动性的对手拖垮。所以华夏必须主动出击,而且这一击必须打到德国人痛处!真正让德国人心痛的不是部队损失,即使那几个装甲师最终都拼光了,对于德国陆军来说也不算太大一回事,真正对德国要命的是基尔库克的油田!这是未来德国发动南亚攻势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是绝对不能有闪失的,只有华夏体现出来能够威胁到这个重要能源基地的能力后,德国人才会考虑退让。
同样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华夏最缺乏的不是足够地面部队,而是足够的空军。或者换句话说是尽量削弱对方的轰炸强度。这就需要足够的飞机!将近4000架飞机啊,也就比历史上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时的数量少一些。虽然土耳其和奥匈帝国空军让这支空军的力量多少掺了一些水分。但是对方空军的优势还是勿容置疑的。要是任由各国空军独立作战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被优势的对手彻底拖垮。谁都活不了。
无论是丘吉尔还是马歇尔都不傻,他们知道这个所谓的统一指挥机构肯定是华夏说了算。但是这个条件又不是他们可以轻易拒绝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自然是美英陆军的孱弱。每当马歇尔想起美国陆军正面至少4个师的德国陆军他就不由得打个冷颤。和海军不一样,美国陆军从1战开始似乎就从来没有在正面交战中战胜过同盟国。英美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