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丁狗剩和张二蛋等因错提前退役的更是唏嘘不已,直说对不起李景,当年不该犯错。
这一晚,李景与一众老兄弟尽欢而散。
次日一早,平阳府一众官员早早便来到李景的居所外等候,李景将众人唤进来好生勉励了一番,然后又在大家的陪同下,在翼城县城内转了一圈。
两日后,李景一行启程回京,待李景等人回到京城,已经是崇祯十三年十月了。
回到京城没过几天,卢象升回报已经跟黄得功部联系上,此时黄得功正率领余部从乌思藏向朵甘方向进军,而卢象升部已经准备停当,只等黄得功部到达朵甘便展开行动。
李景得信,当即任卢象升为平西大将军,任洪承畴为征西大将军,又从曹文诏部‘抽’调一部分骑兵‘交’给洪承畴指挥。
之所以给洪承畴配备骑兵而没有给卢象升配备骑兵,是因两人作战的地形所决定。
这两人的封职看似相差不大,其实作战的区域根本就不在一个地方。
卢象升作战的区域在乌思藏和朵甘,这两处都属于高原地带,而未经历过高原生活的士兵根本无法在这样的地方作战。想在高原地区作战,必须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适应才行。
而骑兵不光人要进行适应训练,就连马匹也要适应训练,否则骑兵根本无法在高原上驰骋。
曹文诏所部骑兵虽然英勇善战,可是在高原地带作战还是第一次,以前也从来没在高原地带训练过,这样的骑兵根本无法在高原地区作战,因此给卢象升配备骑兵并无多大用处。
而李景安排洪承畴攻击的目标是亦力把里(新疆一带)。
实际上这时亦力把里已经被分裂为鞑靼土默特部落、吐鲁番、叶尔羌、亦力把里,吉利吉思、哈萨克等部。
其中鞑靼土默特部和哈萨克部都属于游牧民族,善于骑马,如果没有骑兵配合,仅靠步兵很难击败这几个势力。
李景的命令下达不久,曹文诏便将一部骑兵调给洪承畴,随后卢象升和洪承畴开始誓师出征。
由于有黄得功暗中帮忙,卢象升的进军速度并不比洪承畴慢多少,至于占领的时候更是比洪承畴快捷的多。
这也难怪,有黄得功部在朵甘等地大肆烧杀掳掠,那些有幸活下来的人再遇到卢象升的军队,自然纷纷投降,可以说卢象升前期几乎是没费多大力气就收复了大片的疆土。
不过这种进军势头很快遇阻,原因是黄得功所部没有弹‘药’了,同时由于士兵不适应高原气候,很多士兵病倒了。现在部队减员严重,已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横冲直撞了。
得知这个消息,李景当即下令后勤部从平阳府的军工厂调拨一批武器弹‘药’送给卢象升,然后让卢象升暗中送给黄得功,在资助武器弹‘药’的同时,李景又令卢象升给黄得功部提供一批棉衣和粮食以及‘药’品。
得到给养之后,黄得功部逐渐恢复了元气,随即再次配合卢象升向朵甘及乌思藏等地发起攻击。经过数月转战,朵甘和乌思藏大部分地区被收复。
不过卢象升报上来的数据也吓了李景一跳,卢象升发回的战报上说,黄得功所部至少杀了五十多万当地的土著,朵甘和乌思藏很多地方都是千里没有人烟,黄得功所部杀戮最多的时候,很多地方几乎找不到几个活口。
看到这个战报,李景不由苦笑不已,虽然李景下令在朵甘和乌思藏施行削减人口的策略,可是这也杀的太狠了点吧。五十多万人啊!当地那些少数民族一共才有多少人?被杀成这样估计至少要二十年以上才能恢复元气。
就在李景头疼从哪调一批人安置在朵甘和乌思藏等地之时,洪承畴的战报也送了回来。
看到洪承畴的战报,李景更是大摇其头,卢象升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