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象叹了口气道:“我亦曾听说汉军的神雷,当初太子殿下的十三万大军就是被这种神雷轰得大败而逃,损失惨重。看来汉军是明攻定颖,暗袭南阳啊。”
纪灵惊道:“如此奈何?神雷自非人力可阻挡,难道我等就此束手就擒?”
阎象笑道:“我倒有一计,准叫汉军有来无回。”
纪灵大喜,急忙笑道:“阎将军速速道来,我等若灭了这只汉军,必当得到陛下的重赏。”
阎象冷冷笑道:“幸亏只是八千大军,灭了他们也与太子争不了功,若是八万汉军被我等灭了,我等风头盖过太子殿下,反而岌岌可危。”
纪灵笑道:“说的也是,请速道妙计。”
阎象阴测测的笑道:“汉军取鲁阳,必先破雉县,再攻博望,然后直奔宛城而来。则其于路必经博望坡,我要让那博望坡成为汉军的埋骨之所。”
……
博望坡,北负伏牛山,南面隐山,西倚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为古襄汉隘道之通衢,素为兵家必争之地。
“新官上任三把火”,说的就是诸葛亮出道以来烧的三把火。第一把火烧的就是博望坡,然后是新野和赤壁。
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是个放火的高手,只是如今这个放火的高手已经远走西蜀,博望坡这把火他是烧不起来了。
但是诸葛亮虽然是放火的高手,并非只有他一人会放火,如今又有一人在博望坡要完成他因历史偏差而未完成的壮举——火烧博望坡。
此时已是秋季,草木枯黄,正是绝佳放火时节,若是山道两旁的草丛内再加上硫磺和硝石等引火之物,就会烧得更旺了。大火过后,两万多伏兵再出,则八千汉骑将死无葬身之地。
为了这次埋伏,阎象已经准备了三天。三天之前,两万多大军就已经进入山道两旁的埋伏地带。既然要放火,当然要先砍开防火隔离带,否则大火烧起来万一风势不对,烧了自己就是玩火**了。只是两万人这一折腾,山里的飞禽走兽就遭殃了,被折腾得鸟飞兽跳的,不得不逃之夭夭,另找山头栖息。
一阵急剧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远远的看到尘土飞扬,数千铁骑飞驰而来,气势逼人。
“停!”
眼看行到山道口,一个白胖的中年文士急忙喝令叫停。
领头的一名白衣白甲的青年将领,生得猿臂豹腰,剑眉星目,英气逼人,手中那把重达五六十斤的虎头湛金枪更是令人胆寒。
只见那名青年将领不满的回过头来,问道:“军师将军,为何叫停?兵贵神速,我等如今已攻下雉县,当疾攻博望,直捣宛城才是。”
那中年文士微微一笑道:“马将军,此处林深草密,山道狭隘,恐有埋伏。如今秋高气爽,天干物燥,叶黄枝枯,正宜放火,我等不得不防啊。”
原来那领头的正是马超,而中年文士则是贾诩。
马超皱眉道:“如此奈何?此处是通往宛城的必经之道,总不能就此停步不前吧。”
贾诩微微一笑道:“我等先派十数骑前往试一试。”
马超疑惑的问道:“如何试?”
贾诩笑道:“我军十数骑若一路大声呼喝冲到尽头,无鸟雀惊起,无走兽奔走,则必有埋伏,若有埋伏,则他等返程之时,必有追兵掩杀而来,引诱将军孤军深入。”
马超沉吟了一会道:“若确有伏兵,又当如何?”
贾诩道:“若确有伏兵,只望将军不要逞勇负气而强追敌将,则贾某自有妙计破敌。”
马超笑道:“马某虽然年纪不大,倒也久经沙场,岂会为叛军小儿所惑,军师只管便宜从事。”
其实以马超的年龄和他的个性,原本是不会这么温顺的,但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