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孟孙激(字公宜)
孟孙激生孟轲(即“亚圣”孟子,字子舆)[参见:通天家谱]
3人物评价
为历史十大恶人之一,与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同列。
(注:此为部分学者观点)
来自:《政府法制》2011年第24期
《中国校园文学》2011年第23期
《新闻爱好者》1996年第09期
4相关成语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拼音】qgfbs,iy
【出处】《左传·闵公元年》
【释义】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
【结构】复句式
【同韵词】安分守理、一日万几、碧空万里、万无此理、通文知理、知文达理、季常之癖、孤俦寡匹、恃才扬己、知根知底
【成语故事】
周朝的诸侯鲁国第17代国王鲁庄公姬同的三个兄弟中庆父十分专横,并与国王的妻子哀姜勾搭成奸,先后害死后国王姬斑及哀姜妹妹的儿子鲁闵公姬开,野心越来越大,打算自己做国王,最后被他的弟弟季友处死,拥立姬申为王,从此鲁国才平静。
【成语出处】
冬季,齐国的仲孙湫前来对祸难表示慰问,《春秋》称之为“仲孙”,也是赞美他。仲孙回国说:“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祸难没完没了。”齐桓公说:“怎么样才能除掉他?”仲孙回答说:“祸难不止,将会自取灭亡,您就等着吧!”齐桓公说:“鲁国可以取得吗?”仲孙说:“不行。他们还遵行周礼。周礼,是立国的根本。下臣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如同大树,躯干必然先行仆倒,然后枝叶随着落下。’鲁国不抛弃周礼,是不能动它的。您应当从事于安定鲁国的祸难并且亲近它。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坚固的国家,离间内部涣散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这是称霸称王的方法。”
原文: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従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昬乱,霸王之器也。”《左传》[1]
【示例】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参考资料
1.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古代历史网[引用日期2015-01-5]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