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不得不避避风头,低调行事。
贾政好言好语地送走了太监,直目送他们出了长街,隐没到黑私下看不见了,这才令小厮关门回往。贾家有很多个中秋节,但是这一个中秋节,过得令人难忘。
搬到新宅里,似乎那些大家族的格外严格的规矩也变得宽容很多。长辈变得宽容,而不再仅仅是严格。
林黛玉竟也被获得容许出往走走街,打打首饰,探春、迎春也都是这样。相比之下,这座贾家的新宅子才更有一个家庭的气味。
重阳节时,林黛玉和贾母、王夫人获得了宫里的召见,进宫往陪元春。
再度相见,元春的身形消瘦了些许,但是神情依旧,甚至多了些沉淀后的智慧。贾母、王夫人这才放了心。
林黛玉被召往见了皇后,然后又见了太后。听说太后对于这个别具慧心的小姑娘很感兴趣。
林黛玉来过一回深宫,对于这里的一切少了一分畏惧,多了一分谨慎。
太后已有五十多岁了,发微白,身微丰,坐在那儿,假如疏忽了满屋的明黄缎子和庄严的气氛,看起来也十分和气家常。
林黛玉依足礼数,带着崇拜和谨慎下拜,被让到一旁的脚榻上坐着。
太后眯着眼睛打量了黛玉一会儿,向皇后笑道:“样子容貌也好,心肠也好。我恍惚想起来你小时候的样子了。”
皇后笑道:“臣妾小时候的样子,您还记得?真的有这么好吗?”
说着也不住地打量黛玉,林黛玉被看得满脸通红,连忙起来谦虚。
皇后笑着让她坐下。这回不再说些别的,问她苏州有什么好玩的风景,往时如何坐船,祭奠如何,书院怎么建造的。
林黛玉便把路上的经历,捡那好玩的,有趣的说了一些,观前街上卖艺、耍猴儿的,喷火的,几处景点,水陆道场上如何念经、放生,书院怎么建筑,都逐一地讲述起来。碰到太后和皇后都瞪大眼睛表现感兴趣的,就具体地讲起细节。
太后把注意力放在了民间的祭奠上,颇感兴趣地多问了几句,又问起书院的事情:“听说建女院是你出的主意?”
黛玉连忙站起来说道:“绛珠不敢。书院的建筑是舅舅和各位参与建筑的官员共同商议的,后来我才听说,那些人说道:只有没用的男人才宣传‘女子无才便是德’;舅舅大受鼓舞,于是写奏折来恳请圣上立南苑为女子书院。”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