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好,还让亲卫上了酒,连干三碗!可见,此言深得孟德之心!”
田凡笑笑,道:“孟德此人,算是个求贤若渴之人!”
郭嘉颔首道:“不错!但是,伯光啊,你可知‘才’和‘德’的真正含义?”
田凡一愣,反问道:“奉孝此言何意?”
郭嘉笑道:“以伯光之聪明,‘才’之一字,自然是知道的。可是,‘德’之含义呢?何谓‘德’?为何以前的人考察一个人可否为官,先考察其‘德’,后考察其‘才’,甚至忽略其‘才’呢?”
田凡陈思一阵,笑道:“请奉孝直言相告,此事我想不透!”
郭嘉微微点头,笑道:“伯光啊,其实不是你想不透,而是……你不去想罢了!”
微微一顿,他续道:“‘德’之一字,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道德。有‘德’者,自然道德高尚,堪为天下之楷模。可是,评判‘德’的标准在哪里?又是何人能评判呢?”
没等田凡回答,他又扯到别的地方了。
“人人都羡慕当官的,为何?因为当官能不受人欺负,当了官有锦衣玉食,有骏马得骑,有深门高院,有娇妻美眷。为人所羡慕的,往往就会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而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在他看来,一定是正确的,是好的!
“所以,当官的人,在百姓看来,就是特殊的人,为何他们特殊?按照儒家的思想,是因为他们有‘德’!即使没有‘德’,别人……也就是那些巴结他们的人,也能想出一些理由,让你有‘德’。而那些羡慕你的人,也会相信你有‘德’!”
大约是口渴了,郭嘉再次端起田凡的酒杯抿了一口,这才续道:“‘德’之一字,做为为官的标准,始于汉朝,确切的说始于武帝时期董仲舒将儒学推至巅峰,并罢黜百家之后。百家思想中,儒学之所以能占据统治地位,关键在于他的忠君思想和孝道。而孝道的最高标准,恰恰就是忠君,实际上,忠君和孝道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
“我大汉的官员提升和任免制度为察举制度,这个制度会连坐的,如果提拔的官员不合格,则举荐者会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德’之一字,似乎是评判官员的最重要准则。光武帝之前还好,因为那时候的世家大族并不算太强大,官员们提拔的人多有寒门之士,且多数都是有‘德’之人。而光武帝之后,大汉朝已经为世家统治,但是,官员的晋升之道依旧只要一个简单的察举制度。
“因为察举制度有连坐之忧,因为担心连坐,官员们提拔人的时候,情形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考虑才能,那么自然要考虑此人的‘德’。可是,什么人有‘德’呢?”
郭嘉看了看田凡,见他没有回答的意思,微微一笑,续道:“两种人有‘德’,其一为确实有‘德’之人,他们的确是道德高尚,忠君爱国,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堪为天下人之楷模。其二,自然是自家人有‘德’!推而广之,出身世家的人有‘德’!前者没有连坐的风险,因为他们的确合格,有足够的资本当官,要么是有德之人,即使不能当好这个官,可至少不会惹祸,要么是德才兼备之人。而后者……世家大族统治天下,他们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关系网,互相之间掩护一下,也不会有受到连坐的风险。”
田凡不由点头,郭嘉所言的确很有道理。
郭嘉见田凡点头,心里放松了不少,他呵呵一笑,续道:“光武之后的一段时间,世家大族还算是比较保守,选拔的官员至少还有点样子,至少也是还算像样的自家子弟,可是随着世家大族的不断壮大,他们选择官员的标准也越来越低,直到黄巾之乱时,官员们已经不能看了,既没有才,也没有德的官员很多很多。”
微微一顿,他道:“再回到前面的问题,何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