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竞技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 > 第二百四十四章【平定突厥】(4/5)

第二百四十四章【平定突厥】(4/5)

上一页唐朝那些事儿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刻被送到长安献俘,东突厥灭亡(682年,突厥残余势力曾再度建立后突厥帝国,最终在744年亡于回纥)。大唐终于肃清了这股危害边疆多年的强大势力,版图也扩大到了今天的贝加尔湖以北。原属突厥的部落有的北附薛延陀,有的西奔西域,其余10多万人投降唐朝。

这一战是李靖军事生涯的最高成就。李世民激动地对他说:“当年李陵带着5000人马,其间曾投降匈奴,尚且在青史留名。现在你只带领3000轻骑兵深入敌境,收复定襄、威震北方,实在是古今未有为的功勋啊!”不久,李靖因功被封为代国公。

李世民时代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包括对印度用兵的胜利,这些胜利奠定了唐朝近300年的基业。唐军出击定襄、痛歼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也是唐朝历史上拓边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

颉利可汗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原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最高统治者。四月初三,意气风发的李世民大帝登上顺天门(长安宫城正南门),召见他的俘虏——突厥颉利可汗。李世民当面责斥他不断背盟、恃强好战,并历数他掠夺百姓的5大罪状等等。

颉利作为一个失败者,已经没有丝毫的发言权。面对着李世民这样千载难逢的雄主,他也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威风,此时惟有腿若筛糠、魂飞魄散、满嘴求饶,歌颂李世民的伟大圣明,希望人家能留自己一条性命。有些人就是这样,平时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但是一到生死关头,贪生怕死的窝囊样就暴露无遗了。

独裁者尤其对生有着深深的眷恋,安史之乱时仓皇逃往四川的李隆基,八国联军侵华时化妆逃亡西安的慈禧太后,西安事变中的蒋介石不都是这种德性吗?李世民看到这个曾经让自己忌惮几分的颉利可汗,如今拜倒在自己脚下可怜巴巴、一副落水狗的模样。成就感、虚荣心一下子都满足了。

所以,胜利者李世民语气放缓了一些。决定暂时放他一马。李世民对颉利说:“凡是对我有功的,我一定不会忘记他;和我有仇恨恩怨的。我却最终会忘记他。要说起来,你的罪状确实不小。你这个人曾经多次言而无信,侵犯我大唐的疆土。

不过,自从渭水会盟以来,你没有大规模的入犯,所以我可以先不杀你,只把你的罪行先记录下来,以观后效。”颉利对大唐的不杀之恩,感激流涕。

随后。李世民把颉利和他的家属安置在皇家车马署(太仆寺),厚加款待。颉利却依然闷闷不乐,毕竟以前吆五喝六、前呼后拥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不住房屋,而在院子里搭起了帐篷(就像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一样)。

经常同家人一起悲歌哭泣,逐渐地身体消瘦、面容憔悴。李世民知道了,就格外开恩派他担任虢*****州州长(刺史,州治在今河南灵宝)。并且对他说:“虢州靠近山区,麋鹿等野兽很多,你可以经常去游猎。”颉利舍不得长安的繁华而不愿前去。李世民就又任命他做禁军第二军长(右卫大将军),并赏赐他大量田宅。

4年后一代枭雄颉利病死,李世民召集他的旧部按照突厥风俗对他进行火葬,还在灞水东面为他修建了高大的坟墓。追封他为赠归义王。并让他儿子终身世袭其职位。李世民正在以自己以德报怨的处事风格和人格魅力,感动所有人,包括他原来的敌人。

东突厥灭亡之后。不少部众内迁归附唐朝。如何处理他们,这是个大问题。李世民召集群臣商议。一些大臣主张把他们分到内地各州县,改变他们的生活和风俗。使他们逐渐汉化,变成汉人。

还有一些大臣像魏征等,认为突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迁到内地会形成后患,主张让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唐朝那些事儿章节列表下一页